面食店里,店家和妻子还在忙活,起身推开门,冷空气与暖空气相撞,打着旋的融合,将衣领束到最高,尚晚棠踏步而外。
惦着手上的鸡蛋面粉和一小壶玉米油,尚晚棠又走回了面食店,此时的面食店已经过了饭点,客人仅余一二桌,店主难得休息,靠在桌边斜斜的抽着旱烟,妻子还在忙碌看见他这样不悦道:“你到外面抽去!”
店主咧嘴一笑,露出少了一半的牙齿:“外面太冷了,就一锅,嘿嘿,就一锅。”
妻子瞪了他一眼没在说话。
尚晚棠轻咳,二人才注意到,妻子麻利先上前询问:“客官要吃些什么?”
“老板娘,请问您家外面的那块地方可以租给我吗?”
尚晚棠说的哪块地方原本是面食店堆砌杂物的地方,但是哪里正好临街,人来人往支个小摊位置绝佳。
老板娘一怔,没想到有人想要租哪里,那个位置是不错,就是冬季人们还是喜欢室内,夏季时那个地方也会摆上一两桌,可现在这严寒时节也就荒废了。
老板娘还在怔愣,店家起身忙应道:“租,租!姑娘你要租多久?”
尚晚棠还没有改变装束,所以从外貌看来是姑娘装扮,这么叫她才符合。
“租三日。”采买中她打听到后日开始有三天的大集,那时人一定很多。
店家眼睛转了转:“姑娘是想大集的时支个小摊,不知道姑娘想要卖些什么?”
“玉米饼。”尚晚棠如实回答,既然要租人家的地方就要和房东说清楚。
他家虽然是面食店,却没有玉米饼这样的烙制食品,产品并不冲突。
果然店家笑容更大了:“可以租给姑娘,姑娘是外地人吧。别说大叔没有提醒你呀,玉米饼这种东西几乎家家都会做,前面不远的那家饼店开了块二十年了,街里街坊的都是吃他家饼长大的,你这后来的生意不一定好呀。”
“谢谢店家,但我还是想试试。”刚才她已经试过那家的饼子,买的人还挺多,但除了便宜还真挑出不别的优点,粗粝刚硬的面饼会稀释掉空腔中所有的水分,如果是夏天水果丰富的季节在他家旁边开上一家果茶店销量应该很高。
“那行,你要是真想租,三天半两银子怎么样?我那个地段你是看见的正对街市,人来人往客流量大,在哪支摊,可是稳赚不赔的。”
还在吃饭的客人听不下去了:“老刘,人家小丫头年纪轻轻的,你不能这么框人家,半两银子都抵上街转角那家店一个月的租金了。”
刘店家挥挥手:“去,那家店能和我家比吗?那个死角每天能有多少人?”
食客撇撇嘴,继续喝粥。
刘店家对着尚晚棠双手搓在一起:“小姑娘,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挺好的。”
刘店家嘴角的笑容都要藏不住了,此时看着尚晚棠的的眼里分明写着“大头”二字。
尚晚棠见状不慌不忙的说道:“只是摆摊的工具我现在还没有备全。”
刘店家忙问:“姑娘要什么?”
尚晚棠将自己要用的东西都说了出来,其实就是简单的小灶台和锅具,这些面食店原就有的,刚才吃饭时她看的清楚,锅具很多其中的一款类似现代的平底锅烙饼正合适,至于炉灶平常百姓家都是会搭的,如此一来工具的问题就解决了。
刘店家忙应下,这些东西都是小事,三天就有半两银子赚,还怕别人用用他的东西?
双方都很满意,只是刚才发声的那位食客无奈摇摇头,这个小丫头莫不是还不知道半两银子有多难赚吧。
尚晚棠没有直接给刘店家租金而是带他到了批字先生那里书写了一份租赁文书,类似现代的合同,上面不仅表明了租赁时间,地点还有刘店家要给尚晚棠提供的诸多物品。双方都无异议都签字画押,一式两份。
刘店家说她多此一举,还能不讲诚信不成?但尚晚棠这个从现代穿来的人知道合同是有多重要,这不涉及诚信与否,而是她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