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奏本被递给叶向高,小皇帝脸色的笑意再也隐藏不住,自顾自的朗声道:“昨天深夜,奏本被送到御前,朕观后大慰!韩卿和李卿皆是国之栋梁,我大明之柱!”
“朕打算下旨让李元和韩爱卿将此战斩获的所有建奴头颅,尽数押送至京城!朕要当着全天下人的面,用建奴的头颅祭拜列祖列宗!!”
人头制成的高塔,称之为京观!
看着御座上滔滔不绝,兴奋异常的小皇帝,殿内大臣们除了附和,此时也不可能说出什么搅了皇帝兴致的事情,当世大捷,当为此贺。
其实昨天晚上奏本进京的时候,大部分在京高官就已经知道了辽东发生的事情,几乎所有实权门阀大家族在辽东都有沿线和族人经营,消息来源不见得比皇帝差了。
但是表面功夫此时还要做的。
“臣等为陛下贺!”
“大明国祚绵长!万世之福!”
“全赖陛下统御万方!”
哒!
站在首位的叶向高已经看完了韩爌所奏,轻轻合上奏本。
韩爌的文笔在朝堂上向来是数一数二,这一片奏本可以称得上名臣述职的模板了,故而笔触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至于内容嘛......
叶向高内心冷笑一声,韩爌也太过着急了。
韩爌这一封奏本几乎将辽东之战,大灭建奴的功劳自己占了一半去。
“那李定国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善人,”叶向高此时已经是面带微笑,将奏本递给下一个人,也抬头向着小皇帝恭贺。
叶向高敢打保票,韩爌寄出这封奏本的时候,绝对没有和李元商议。
韩爌和李元有合作不假,这事叶向高早已经知晓,但是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一旦两人之间利益发生冲突。
合作?
呵呵,如果不把对方攀咬致死,那死在李元刀下的无数建奴都会觉得委屈了。
念及至此,叶向高也朗声为小皇帝祝贺:
“陛下当祖庙告封,臣与百官同僚,深感陛下弘治之功!实乃我大明之福!”
听了叶向高的恭贺之语,虽然向来对叶向高有些看法,但是此时的小皇帝已经眉开眼笑了:“叶爱卿首辅,此大捷也有你的功劳!”
“此乃李元之功,臣,不敢偏占!”叶向高低着头,声音却异常洪亮。
大殿内的上一息都还在恭贺的大臣们突然安静了下来,看了看叶向高,虽然对于叶向高说话内容有些诧异,但是皆知趣的闭上了嘴巴。
只有朱由校还不知其中奥秘。
听了叶向高之语,小皇帝深以为然:“说的是,此战李卿出力甚多!应居首功!”
可是话刚出口,小皇帝就已经意识到问题:韩爌是蓟辽总督啊,按功劳,应当先赏韩爌,且文臣优先啊......
一旁的左光斗暗暗叹了一口气,神情中充满了无奈:这就开始了,从来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而非个人抱负或者理想能左右。
韩爌与叶向高之间的首辅之位争夺战,因为叶向高的一句话,已经开始了。
不,从昨天夜里,韩爌的奏本抵达宫门口的那一刻,已经开始了。
李元已经做大,叶向高无法制止,但是只要他在首辅位上,李元就要被压制在辽东,不能进京搅动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