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拿下了拉瓦格,建立明廷后,就有一些将领提出要拥立鲁王为帝,重建大明。
但都被刘煜和萧武心照不宣地推脱搪塞过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过了。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今日的明廷虽为明,但和当初的台湾郑家如出一辙,虽打明旗但终究不是真正的大明延续,自然也没有人再提了。
“叔父,今年夏收如何?”看着朱弘桓进入大军营帐中躲雨,刘煜方才问道。
“不错,今年官田,民田番田都是大收,一共收获稻谷,番薯八十万石,还不算上征收的土邦赋税稻谷二十余万石。”刘全笑道。
刘煜听闻后,也是点点头。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明廷控制着吕宋北部大片疆域,设立了三县(拉瓦格,维甘,明城)以及十一明社和大大小小数十番社。
大量南洋华商明人甚至是各国番商纷纷远渡吕宋,在拉瓦格,维甘等城镇定居。
仅拉瓦格一城就有居民八千户之多,维甘明城也有两三千户以上。
这么多的人口,还多是以商人、手工业者及家眷为主。
其粮食输入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今吕宋明人过万户,番社三万户,仔细算算,明廷此时控制的吕宋,人口大概在十七、八万。
当然了,这是把大量番社,土邦的伊洛克和他加禄人算进去,也包括这一两年来从中国大陆和广南,真腊等东南亚迁移至吕宋的华人和土番百姓。
明廷计量一石为一百市斤,也就是说仅一季收成,就达到了人均550市斤,当然这其中掺杂了大量的番薯等薯种作物。
但这依旧让明廷官员很是满意了。
吕宋地处东南亚,热带环境下可达到稻米两熟甚至三熟,也就意味着明廷完全可以养活吕宋岛上的百姓,甚至还能反哺其他地区。
这对于明廷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
“大人,既然今年夏收已结束,那么下月从四海购买稻米斤额可否减少,也可让户部减少些开支。”一名主管户部的番人官员用汉语说道。
“不可。”刘煜摇摇头,断然拒绝。
如今每月,四海商会都要从安南,暹罗等东南亚地区进口稻米五万余石。
广南虽然拒绝了明廷的官方通商请求,但对于民间的贸易还是很是很支持的,毕竟没有人会和银两过不去。
因此今年四海光从广南一地就进口了稻米十一万石。
在暹罗北大年等海港,在当地英吉利商馆的帮助下,四海也在暹罗进口稻米等农作物。
事实上而今的吕宋明廷,根本就不缺粮。
仅四海每月从东南亚各地运来的稻米等农作物,就足够养活拉瓦格等数镇人口了。
但明廷却依旧像个无底洞一般吞纳着南洋各地的粮食。
这自然是给广南、暹罗等国家带去了大量的银两,也让四海商行赚了个盆满钵满。
却苦了明廷户部的官员们。
吕宋明廷不缺粮,因此就算是拉瓦格这样的海港商业城镇,所需粮食都需靠外输送,其米价也仅为一石七钱,维甘明城等地米价更低,只有一石五六钱。
这自然是因为明廷从土邦番人那获得大量田地,设为官田,民田,番田供各族裔耕种,使得今年吕宋稻米收获颇丰。
也和四海从各地运粮至吕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