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唐宛如正站在自己从赵家买来的那块地上,看着一大群人在挖鱼塘。
同时还有一些人在平整不远处那座山上的土地。
这座不大的小山,也是赵弦安送给她的。
看着这惹火朝天的场面,唐宛如感慨万千。
就在两个多月前自己还是一个将将要死之人,现在却在这里置办齐了家业。
唐宛如的作坊没有用青砖搭建。
青砖实际上就是红砖多了一道冷凝技术得来的。
古代的青砖可不是你随便想用就能用的,除了高昂的价格,就是阶级制度规定,只有官绅之家可用青砖搭建房屋。
当然,以现在唐宛如名士的身份,用青砖盖房子也不会有什么人拿这东西说事儿的。
实际上很多商贾之家都用青砖盖房子。
不过要修建能够供应赵家盐场辅料的厂房,所用青砖数量太大,唐宛如用不起。
其实唐宛如想利用现代技术自己烧制红砖用。
但这也只能是想想。
因为青色属水,红色属火。
水代表了最高尚的美德,而水克火,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费事儿将红砖弄成青砖的原因。
唐宛如虽然不忌讳什么火不火的,但也不能太过违背当时的社会习俗背景。
用木材搭建不行,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土坯倒是可以,但不结实,每半年就需要“缝缝补补”
小一些的房子倒也能忍了,但是唐宛如这次要大批量出货,必须改大场子,到时候厂房出了问题不好弄。
所以,唐宛如决定用水泥来浇筑一间作坊也就是工厂。
“唐先生,你看,这是您要的水泥么?”身体健壮,一脸沧桑,穿着短衣的中年汉子走过来。
他的手中还拿着一个大的竹编托盘,上面放着一堆灰白的东西。
唐宛如立即接了过来,仔细的看了看笑道:“刘大哥这正是我要的,辛苦你了。”
“唐先生客气了,小人能够帮着先生制造此等东西也是修来的福气。”被称作刘大哥的汉子开口笑道。
“不知道这水泥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浇筑出模子之后进行检验。”唐宛如道。
为了烧制水泥,唐宛如特意向赵家借了一批烧制青砖的工人。
再用木炭制成石灰石之后,通过反复添加黏土,测量最适当比例之后,利用煤炭实验性的烧制出了一批水泥。
其中最难的就是掌握烧制的温度,水泥烧制的温度在1千摄氏度以上。
用木柴是绝对不行的,只能用煤烧。
所以唐宛如找来了砖窑工,在此地搭建了一个烧砖的窑,利用烧砖的火控温度技术来烧水泥。
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烧出了唐宛如想要的水泥样子。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唐宛如对水泥进行了抗折强度,凝结时间等的测试。
毕竟是用这东西盖房子,决不能马虎。
有了材料,其他的就不愁了。
盖厂房就是弄一个四框的空壳子,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
不过因为缺少钢筋,唐宛如还是忍痛买了一批青砖作为承重立柱的搭建使用,否则仅仅用水泥浇筑也不行。
本来唐宛如还想修建一条连结官道的水泥路,但是一计算所用的水泥量和人工之后只能作罢。
修路可不是直接浇灌一堆水泥就完事儿了。
需要大量的土方进行填埋路基,还需要压实这些土方,之后在垫上细沙,在浇筑上水泥。
如果要走重型的东西,水泥中还必须要放入钢筋加固。
这个时代没有机器,用人工一锹锹的挖土,再用人工砸实土方,除非你有几千人同时开工,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才行。
所以在古代,你可能利用现代技术造出一些东西,但是没有办法产业化。
好比青砖一样,为什么价格那么昂贵。
因为很多地区不产煤,使用木柴作为燃料制砖成本太大。
并且古代也没有现代的汽车之类的,只能用马车运输,且道路还不好走,稍远距离的运输的成本就非常的大。甚至是超过了青砖本身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