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放心,咱家的工钱现在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高,卖铁炉盈利不少,除了铁匠们和老兵们的工钱还有不少富余,等蔬菜产出出来,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老黄解释到,顿了顿又忍不住多说了几句,“老兵们的房子里也都给安上了铁炉,只是老兵们嫌石炭贵,不舍的烧,还是自己砍柴烧柴取暖,这是老兵们给侯爷省钱呢。”
“哎,走吧,备马车去农场,正好把这事儿解决了。”程然吩咐到。老兵们是淳朴的,为国家奉献热血,老来却不舍的用石炭取暖,人们总会记住彪炳史册的大将军,却往往会忽视掉大将军背后抛头颅洒热血的万千子弟兵。
说服老兵们不在意价钱放心烧炭估计是很难行得通了,但程然也早已有了应对之法。
来到农场,老兵们见侯爷过来自然是异常欣喜,分分照顾程然屋里坐,屋子里很暖和,火炉烧的旺盛,程然也不说话,走到炉子旁用钩子挑开盖子,上面还有一层未完全燃烧的炭块,用钩子扒拉两下,下面的木材烧的正旺。
“石炭不好点燃,用木材引燃是最好的,不过怎么这个点了才生火刚起床吗”程然不好直说,也只好这样问到。
可哪知这话到了老兵们的耳朵里就变了味,以为是程然说他们懒惰呢,本来战场上负伤退役生活过得贫困潦倒,萌这年轻侯爷照顾,才找了这么个差事,这可比在那些地主家里做工强多了,不光工钱开的多,火炉石炭都有,谁家的仆役过冬不是在寒冷中硬抗啊。每隔五天还能休息两天,听黄管家说是叫什么过周末,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所以老兵们哪敢怠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农场转一遍,看到大棚的矮土墙上掉下块土来都马上和块泥补上。
“侯爷息怒,我等不舍的烧这昂贵的石炭啊,冬天活少,闲来无事劈把柴烧也就是了,再说也不冷,咱们兄弟谁没有在现场上爬过冰卧过雪,石炭省下来可以让黄管家去卖掉,侯爷的衣食之恩,我等终生难忘……”
“不用多说了,”程然打断了老兵的话,他真的怕再说下去老兵会哭出来,他可受不了这场面,“去把石炭低下的碳末收集过来,再去找些黏土来。”
很快就有老兵把碳末和黏土取了过来。
“老黄,这石炭价格贵,这碳末价钱如何”
“回侯爷,这碳末太细碎了,没法放炉子里烧,放炭盆里烟还大,一般就是卖石炭的家里混着石炭一起烧,卖的话基本没人要,也就不值钱。”老黄对石炭生意也是了解的,说出市场的行情。
“接下来,你们看好了。”说完程然就开始把碳末和黏土按照三比一的比例用水和了起来,然后撸起袖子,把混合的碳泥搓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圆球。边搓边讲解,不是多难理解的事儿,老兵们也纷纷下手,不一会儿一大团碳泥就被全部搓成了煤球。
本来是需要晒干的,但时间紧迫,程然急于试验以让老兵们吃颗定心丸,便把煤球贴在火炉的沿儿上烤干,烤干后扔到炉子里,果然烧的旺盛,虽然比不上炭块,但比木柴可是强多了,关键它耐烧啊。
“好了,老黄,接下来你就安排收购碳末吧,就照这个方法做,先满足咱自家用,多出来的拿到炉子铺去卖,不过这生意也做不长,碳商不是傻子,卖的时候就卖个成本价就好,权当是给长安百姓的福利了。”程然说完在接受了老黄和一众老兵的恭维之后便打道回府了,吩咐的事交给老黄干,程然放心。
越想清闲的人却总也闲不住啊,回家路上的程然无奈地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