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完了,看看周围或是抓耳挠腮或是奋笔疾书的其他考生,程然不想在这耗着,一招手把考官招呼过来,交卷走人,现在的考官已经知道了程然的侯爷身份,自是二话不说,陪着笑将程然的试卷封存。临走隐蔽地朝魏征施了一礼便大步走出贡院。
走在回家路上的程然回忆了一遍这届考生,虽不能全部叫上号来,却也确实没发现有什么名人,除了王玄策。也不知道这次王玄策能否上榜。
如果王玄策落榜,程然倒是很希望自己举荐他一下,一来自己以勋贵身份参试已经很扎眼了,再者和魏征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就相当于告诉了李二,李二要是改革,自己还是不要站在风口浪尖上,要做勋贵豪门大家都会做的事,在无力改变他们的时候就做他们的一员才行。
想想历史上王玄策的事迹,程然觉得推荐他去鸿胪寺不错,搞外交嘛,专业的人才就要到专业的地方。
在程然吃完饭和刘怜儿吹牛的时候,魏征还站在李二的面前,李二拿着魏征的奏折久久不语。
又过了许久,李二抬头看向魏征,道:“这真是那小子说的”
“回陛下,此乃万年侯亲口所言,微臣当时听闻如遭雷击,而后又醍醐灌顶,万年侯虽未及冠,但见识学问皆在老夫之上,陛下得此贤才,实乃我大唐之幸。”
“玄成何出此言,这小子再怎么说也才十四岁,过了年也才十五,爱卿过谦了。”
“不然,陛下请看,此乃万年侯的答卷。”说完便从袖中抽出程然的答卷。交给内侍。
李二站起身来,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被魏征都称赞的答卷。
愣了,李二一屁股坐回到龙椅上,挥挥手让魏征退下,呆呆的看着阿房宫赋陷入沉思。
这时一双温柔的手搭在了李二的肩膀,为他按摩放松。
“观音婢,你来看程然这小子的答卷和玄成刚给朕的奏折。”
“程然就是拒绝了乾儿招揽的献制盐蒸酒奇粮的万年侯吗”一边说一边翻阅奏折和答卷。
“这!陛下,臣妾也不知该如何评价了。臣妾此刻很想见见这位万年侯,想不到天下竟有此等少年。”长孙一时也不知如何评价程然,“陛下你看,奏折和这篇赋足以见得万年侯虽一介少年却胸怀国家百姓,这道算学又答的跳脱不羁,他确实和我大唐的所有少年都不一样。万年侯还未成年,依礼,臣妾还是管得的,待明日臣妾招他进宫,观察观察。”
“也好。观音婢,帮朕磨墨,朕要以此赋为戒。”
内侍取来一扇空白的屏风,长孙磨墨,李二挥毫,一手飞白非常漂亮,将阿房宫赋誊抄在了屏风之上。写完回到案几,抽出一个空白卷轴,写下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后命内侍挂于太极宫,为百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