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北海按照郑海玲开出的采购清单全部把他们所需的仪器设备搬了出来,小潘和小胡清点之后,马上叫财务一分不少地转账给章北海,随着支付宝叮咚一声,章北海的账户马上收到了108万的进账。章北海连声给潘育新和胡萍道谢后,便吩咐手下的员工帮忙把打包好的仪器设备搬上了火星农场的专车。
某天,郑海玲、潘育新和胡萍正在火星农场的实验室做实验。他们正在进行番茄新品种的培育,因为在火星上,番茄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了,一棵番茄树苗,在地球上能产20几个又圆
又大的番茄,但是放到火星上,只能产出5、6个干瘪瘦小的番茄。
为了攻克番茄产量低下的技术难题,他们三个决定要采用分子育种技术来进行技术攻关,具体的方法还是由郑海玲这个经验丰富的专家提出的。
首先,先在火星上培育一批火星番茄,再选出长得又大又圆的番茄,提取其中的基因片段。
接着,再选出那些长势不佳的番茄,也提取其中的基因片段。
最后,把高产长势好的番茄基因片段植入到长势不佳的番茄中。让在火星上已经变异番茄的高产基因能够大量地代际遗传下去。
胡萍把番茄的果肉捣碎,研磨成番茄酱之后,加入适量的水,用试管封装好后,排列好放到分子离心机里,她朝潘育新说道:“育新,果肉样本已经准备好了,试管都经过高温消毒,现在你可以开机了。”
潘育新按下新采购回来的分子离心机的蓝色启动按钮,只听见呼呼呼的声音,分子离心机开始工作,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带动着试管在搅拌着番茄酱。大概过了5分钟,果肉的dna就被提取出来了,一团团白色的粘状物质在分子离心机的dna收集处。
“看,我们成功了,这些白色的粘状物质就是番茄的dna!”潘育新朝胡萍兴奋地说道。
“现在离成功还早着呢,只能说把dna分离出来而已,下一步还要截取片段,植入另外一些番茄的基因中。”胡萍明白现在就开心实在是有点早啊。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1米8个头的男人进来了,他一边脱下头盔,一边喊道:“海玲,你在吗我是涯朋。”
究竟李涯朋大老远跑来火星农场找郑海玲是为了什么
请留意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