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为义逃亡
刘邦的泗水亭长职位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对朝廷来去的官员迎来送往接待等。二是对泗水亭当地的社会治安负责。这不,眼下刘邦就接到了一个极其艰难的新差事。县上要他押送沛县的几百名刑徒赴咸阳出劳役。
临行时,刘邦的一帮兄弟好友都来送行,要知道这可是几千里的路程啊。路远且不说,单说这些所谓的刑徒,其实没有多少是危害治安犯罪的,多数都是因交不起苛捐杂税被判违法入狱之良民百姓。这些人其实是委屈又可怜的。
曹参、樊哙等一众兄弟照例每人给刘邦送上三个钱的程仪,所谓穷家富路嘛,可见兄弟情义深厚。唯独萧何送了五个钱,比所有人都多二钱。刘邦嘴上不说,心中深为感动啊,令人尊敬的萧何大哥还是偏疼我啊。想想此去关山遥远,路途艰难,不知前程如何,众兄弟千叮咛万嘱咐,让一贯豁达洒脱的刘邦竟也觉得鼻子酸酸的。
七月的天景,暑热正盛,骄阳似火。刑徒们在通往咸阳的道路上艰难行进,走了几天之后,来到芒砀山脚下,大道虽还平坦,也挺宽阔,但路面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如刚烧完火的火炕的炕头,脚踏上去有一种灼热感,薄薄的草鞋根本不隔热,若是不小心踩到石头上,就会烫得跳起来。
离家乡沛县越来越远了,刑徒们心情愈加烦燥,一个个闷热难耐,大汗浴身,气喘吁吁。纷纷要求率队的刘邦要歇息一会,想躲过晌午正炽的火热,待稍凉些再走。
刘邦深知这趟差亊绝非轻松之事,刑徒们的情绪更令他心中惴惴不安,一路上的怨声载道,叹息连连,让刘邦也心情不佳。
刘邦本乃善心之人,义气中人,最瞧不了弱势群体之人的可怜情景,就同意众人暂时休息。一声令下,刑徒们吹呼着也叹息着躲到路旁树下。本来刑徒是十数人同拴一根长绳的,可休息时刑徒们纷纷要求解开绳子,以利方便。这样的要求提过多次了,刘邦都没同意,怕有人乘机逃脱。可刑徒们总是信誓旦旦保证不逃,这次刘邦终于心软了,发善心了,就同意轮流解开绳子。初一休息,刑徒们还真挺规矩,没人逃走。
刘邦率领的几个求盗(警察)拿出备好的酒菜,吃喝起来。
待太阳略略偏西,看看暑热稍有下降,刑徒们也休息得差不多了,刘邦传令队伍集合继续赶路。可一查人数,竟跑了十几个人。几天以来,已累积跑了几十人了。
刘邦面色铁青站在队伍前,心里翻开了锅,这才几天啊,就偷跑了几十人,若等到咸阳,人还不跑没了,能剩几个呢。我如何交差啊,脱得了干系吗,要知道秦法严酷得很啊,看来我坐牢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果不被杀头就算是便宜的了。这可如何是好!
刑徒们见刘邦不说话,只是在那里发呆发愣,知道刘邦是处在了窘迫两难之地。于是乎,杂议之声,抱怨之声嗡嗡响起。
刘邦望着这群弱势草民,不忍之心情愈加强烈,要知道出劳役历来是十死六七啊。好一阵熬人痛苦的思考,终于鼓起勇气拿定了主意,抬起头来直视着刑徒们,说:“诸位,一路上跑了这么多人,就算到了咸阳也难交差,我看你们都是一百个不情愿,索性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遁迹江湖了。”
刑徒们霎时都瞪大了双眼吃惊的看着,迅即欢声突起,呼喊着四散飞逃,生怕刘却再食言似的。
倒是有十几个身强力壮且无处可去的汉子讲些义气,见刘邦如此豪侠仁义,又曾多次闻听刘邦诸多神怪之争,自愿留下来跟随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