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什么水师?”
“你痴傻了不成?我大明远洋海外的还有哪一支水师?”
那人顿时怔住了,眼眸一亮,随即就听到了“哐当”一声,于谦推开门出来了。
只见他一脸急切的问道:
“你说什么?下西洋的船队返航了?”
那人似乎被吓到了,讪讪的说道:
“额……大人,我也不清楚,这都是传言,传言!”
于谦便顿时眉头一皱,随即眼光灼灼的看着他,似乎在思索他话中的真伪性。
转头回了房间内,他看着窗外下着的鹅毛大雪,心里就不禁担忧了起来。
恩师已经出海四年多了,如今还没回来,他无一刻不在思念着恩师啊!
他默默的放下了手里的文书,端起来一旁的茶杯,抿了抿后似乎在品味其中的悠长。
突然的,他的眼眶就逐渐红了起来,心里有些凄然。
自己自拜了恩师以来,一直是刻苦努力,饶是如此,依旧觉得难以企及恩师之项背,自觉没有资格入恩师之门墙,有辱唐家的门楣。
可恩师对自己是何等的情深意重啊,他为大明作了很多的贡献,如今更是在海外打拼,这是何等的功德啊?
自己只能终日待在这衙门之内,毫无建树,虽是战战兢兢的为朝廷分忧,不过在恩师那里却是不肖门生啊!
他的心里泛着苦涩,不禁摇了摇头。
……
乾清宫内。
朱瞻基正在埋头于案牍之间,自唐辰逸走后,他的性子似乎就收敛了许多,再也不似从前那般胡闹了,老持稳重了许多,这让众位老臣都很是欣慰,至少他们不愧对先帝了!
李英进来禀报后,很快几位内阁大学士就进来了。
朱瞻基便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干咳了一声道:
“诸位请坐吧。”
几人坐定,杨士奇此时已经更显苍老了,拱手道:
“皇上,今岁北直隶的收成俱是不佳,不过倒是也不至于有饥荒出现,好几个府下的红薯产量都很高!”
朱瞻基便乐了,摸了摸他几日未修的胡茬,笑道:
“哈哈哈,那可好,这红薯还真是好东西啊,好在朕坚定不移的相信着安国公,如今的大明百姓不至于饿着肚子了!”
下面的几人闻言俱是有些惭愧的叹了口气,不过好在他们当初也同意了试种,后来又大力的推行下去,这才有如今的局面。
“是啊,上天赐予我大明红薯,国安民乐,百姓富足,盛世降临啊!”
朱瞻基便摇了摇头道:
“这与上天何干,乃是安国公之功,乃是诸位之功,更是朝廷上下之功!”
几人便也不反驳,点点头。
很快,就有一个小太监风风火火的跑进来喊道:
“皇上,天津卫传来消息!”
朱瞻基刚要动怒,听到这消息后也是微微一愣,随即皱眉道:
“什么消息?”
“我大明舰队即将返航!”
“轰隆!”
这话像是一道惊雷一般,将众人惊得外焦里嫩,不知所以。
朱瞻基的脸上满是惊喜之色,连带着伸出来接奏报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着,喉咙中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