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请让户部再调些银子,加快海船厂那边的进度,为早下西洋出一份力,再有郑和乃是数次下西洋之主使,此番下西洋定能不辱使命,这事情实在是不可再耽搁了!”
连唐辰逸都有些吃惊他们态度转变的竟是如此之快了,不过他的心里已是偷笑着了。
杨士奇乃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他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可以大大影响整个文官集团的态度。
而当此时他彻底表明了立场之后,那就可谓是朝中再无过大的阻力了。
朱瞻基看着他们的态度倒是觉得颇有一种不惜一切代价的意味,不过他心里有些心虚,要不是因为他要多赶制一些陶俑,只怕郑和前段时间就出海了。
不过说到底这陶俑也是为了大明的强盛而生产的,多等一些日子应该……也无所谓吧?
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如今倒是有些刻不容缓的意思了,看来得赶紧让郑和出海了,不然还真不好收场了。
朱瞻基虽然不像朱高炽那样是个操劳命,但是他是个急性子的人,眼前的事情他绝对不想放到以后来,更不想将麻烦都推卸给自己得儿孙后代。
显而易见,整个大明前期得皇帝都在为自己得后世儿孙而努力拼搏,生怕江山社稷在自己手上不能发展壮大。
而今宏图大业就在眼前,换了谁不兴奋呢?
朱瞻基此时可谓是扬眉吐气,他觉得自己的腰杆完全挺直了,满脸红光,眼眸中带着希冀的光泽。
“好!即刻传朕旨意,户部再拨款项,同时命工部督造舰船……”
这一次,他再也不担心夏原吉哭穷了,大方的很。
唐辰逸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陡然落地,让他感觉到了一身轻松。
转眼之间,一场全新的下西洋之旅就要开始了,新的风暴即将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
这一次,大明带着万分的决心下海,扬起风帆,朝着四海外的各处出发,势必要征服大洋的最深处!
郑和将带着朝廷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再度起航,带着数万的水手见证各国的风土人情,与海外诸国进行有好的贸易往来交流,即是足促进双方的友谊,又能互惠互利。
将来或许有一日船队还真能找到类似红薯的作物,又抑或是其他的东西,到那时人们的激情又将会更加的澎湃!
退一万步来说,光靠着陶俑的输出,就能带回不计其数的财富,这将对大明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国库充足了还何愁壮志未酬?
要知道多少的计划都是因为没钱而破产,那些士大夫大可以说视钱财如粪土,然而真到了无钱可用的时候,他便又蔫了,说不出话来。
说到底他们只是会巧言舌辩,对于大明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实在的作业。
而下西洋才是真正的能获取暴利的事业,如今更是有了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这是能使国朝繁盛,百姓富足的国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