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一双能刺痛心神的眸子直勾勾的盯着他。
那人有些惶惶不知所措。
上面的李时勉便开口说道:
“殿下看过?”
“我当然看过,我跟皇上回京之际,途径数地,深刻了解百姓的生活!这位学士言百姓不读书所以饥寒交迫,可正是因为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只差命悬一线了,你来告诉我如何读书?”
这人顿时有些无言以对,低下了头。
“李侍读,你来告诉我,便是孔孟在世又当如何?”
李时勉本能的对他的话产生厌恶,凡是读书人没有不尊孔孟圣人的,而朱瞻基却对他们不甚在意,这让在场的众人都是怒目而视。
他这是在羞辱我等!
几位大学士都不在,谁也治不了朱瞻基,看着他耀武扬威的样子,实在是让人生气不已。
上面的李时勉没有像他们一般对朱瞻基怒目而视,而是仔细的思索了一番。
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平静,继而说道:
“臣来为殿下举个例子如何?”
朱瞻基便坐了下来,静待他的下文。
“臣听闻,直隶下太平府去岁冬时减免了三成的赋税,百姓还处于寒饥之中嘛?”
朱瞻基几乎本能的想回答是。
但是猛然间想起来什么,顿时沉默了。
李时勉接着说道:
“殿下的思想未免浅薄,圣人在世,宣扬教化,教化乃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大事,倘若只顾着填饱肚子而不读书,那便会一直处于寒饥之中,当今皇上文成武德,天下清明,四海升平,朝廷大力宣扬教化,减免百姓的赋税,若是他们还填不饱肚子,那便是四体不勤的缘故了,这其实也可归结于教化之事!”
朱瞻基缄默了,他本能的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又说不出什么来。
难道真的是因为李时勉说的那样嘛?
百姓因为不读书,所有才会贫苦,但是事实是百姓穷的连书都买不起,连先生都请不起,更上不起私塾。
这样的条件,他们怎么去读书?
怎么摆脱愚昧的思想?
若是不先想办法使得百姓富足,他们哪里来的精力读书?
还不是只能整日疲于生计。
但若是他开口反驳了李时勉,那便是也否认了朱棣的功绩,难不成真是皇帝的锅?
他沉默了。
众人见他缄默不言,顿时陷入了狂欢,觉得战胜了朱瞻基的歪门邪道。
在他们看来,太孙就应该是他们忠实的拥护者,带领他们统治着下面的愚民,他们可是士大夫啊,是高贵的,统治者需要他们。
而下面的百姓却应该因为自己点化了他们而感恩戴德,称颂不已。
“殿下可是想通了?”
李时勉终于露出了得逞的微笑,心里狂喜不已。
朱瞻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他想起来那天晚上唐辰逸跟自己说的话,他真是要顺从着这些人的想法去统治百姓嘛?
他分明知道底层的人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助,但是站在自己身边的却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人。
他摇了摇头,默默的站了起来,向着殿外走去。
众人也不拦他,只是在后面笑着,朱瞻基觉得他们这是胜利的讥讽,他们战胜了自己。
朱瞻基同志陷入了深刻的沉思,脑子里一片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