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的!”
“血浓于水啊!”
唐景佑不甘心。
“哎?姐……姐……”
看着唐景祐被唐芊芊揪走的身影,多么凄凉,多么可怜……
唐辰逸心里暗叹一声,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摇摇头便转头离开,赶紧回自己的小院。
……
回了小院,唐辰逸先去于谦的房间看了一眼,发现他在读书,积极的准备殿试的事情,心里便将刚刚的阴霾一扫而空。
“廷益啊,你房间内怎么放一块腊肉啊?”
唐辰逸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块干红腊肉,颇为不解。
这东西又干,口感又不好,唐辰逸并不是很喜欢吃,而且在唐府内,一日三餐都是给他管的,不用他操心,他买什么腊肉啊?
见唐辰逸注意到,于谦脸上便闪过一抹挣扎之色,万分踌躇。
见状,唐辰逸眉头一皱,不解道:
“怎么?一块腊肉这么紧张做什么?”
许是感觉到自己过于敏感了,于谦便强颜欢笑道:
“兄长,无事。”
说罢,还若有若无的撇了一眼那块腊肉。
“哦对了,你在准备殿试策论吗?”
唐辰逸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眉间依然不见轻松之色。
殿试对于于谦来说事最后一道关卡了,只要通过这一刀考验,那他的人生从此便一飞冲天了!
但是遗憾的是,历史上的于谦以会试第一的名次,到殿试的时候却只考了三甲第九十二名,引为天下奇闻!
在历史上很难再找出一个跟他一样,以会试第一的成绩却只得三甲的人。
会试第一便是代表朝中负责阅卷的诸公都甚是喜欢他的文采,以这种成绩几乎已经锁定了他最次也是二甲靠前的成绩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免令人唏嘘。
前世的唐辰逸在知晓这一段历史时也是颇为感慨,只因于谦当时殿试策论伤时,惹怒了皇帝,这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唐辰逸觉得他不应该止步于此,而是应该得到本该属于他的更高的台阶!
听唐辰逸问起,于谦便拱拱手,脸色凝重的说道:
“兄长,策论于我……实在是不甚擅长。”
显然他也对自己信心不足,若是考八股,作文章,他自问可吊打天下读书人,这便是他的狂气!
但是若问到策论上,就是他的弱项了。
倒不是他不会写锦绣文章,学其他书生一样夸夸其谈,只是他不想违背本心,写一些听上去完美无缺,实则空谈误国之论!
细想前些年贡院外放出的殿试策论,实在是不堪入目。
唐辰逸见状,抬起眸子,直视着他说道:
“廷益可是不知时事,不通政事?”
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是实际上呢,你不出门,你还真不知道。
策论不同于八股,只靠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需要你对时政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在这之前若是你不知时政,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