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丁昕皱起了眉头。
要不要找个机会干掉刘备呢?丁昕想了半天,发现天时地利人和貌似有不在自己这边。
首先那里是孔融得地盘。如果刘备真的在那,也算是孔融的救命恩人。孔融没道理看着自己去砍刘备而不管。
其次自己就带了四千人。看着是不少,可是高端战力几乎没有。吴敦什么水准自己不清楚,但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可能是关羽、张飞这两个猛人的对手。
太史慈能力是有,但还不是自己人。而且为了能收服这位大哥,自己也不能在他面前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所以怎么想都不可能在北海搞死刘备。除非事后能想办法把刘备骗到泰山郡或者兖州,到了自己地盘,那是揉是搓还不都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太史慈看丁昕愁眉不展的样子,不明就里,也是问道“丁公子,可是有什么不妥?”
丁昕回神道“哦,没事。只是我在平原县也有些生意,现在那里被袁谭占了,一时间在考虑生意上的得失。”
“哦,原来如此。”太史慈不懂生意经,所以也插不上话。
丁昕抛开了刘备,又回到黄巾贼的问题上“子义大哥,你觉得这次救援有多大的把握?”
太史慈先是仔细的想了想,说道“围城的黄巾贼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战力明显不高。说实话,要不是孔北海手下实在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士卒,只要能给我一千人,我就能够击退他们。”
太史慈这话说的很是自负,如果是寻常人听了,少不得要挖苦一番。
但是丁昕却知道太史慈是有真本事的人。他之后先投到刘繇手下,在面对孙策进犯之时也是自信满满,可惜刘繇根本不信任他。最后他几乎算是一个人单挑了小霸王不落下风,可见他的能耐。
在孙权手下时,他就已经是能单独统兵,独震一方的人物。资历和能力不在周瑜、鲁肃之下,更是在程普、甘宁、周泰等人之上。
丁昕于是乘机说道“子义大哥这么有信心,那这次就由子义大哥领兵做主。”
太史慈闻言一愣,他没想到丁昕回这么信任他。心里瞬间有些火热,但还是耐住性子说道“公子言重了!太史慈只是一介白身,况且这次是有吴敦将军领兵,这。。。”
丁昕知道太史慈的意思,笑道“这个回头我去和吴敦大哥说,我们很熟的,没关系。”
太史慈心知这是丁昕再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想他太史慈已经二十有七,正是想要建功立业的时候。
他去解救孔融,除了母亲的嘱托之外,未尝没有一展身手,求一条晋升之道的意思。可惜暂时看来,孔融对他并不感冒。
丁昕想到,历史上的太史慈先是解救了孔融,而后又投效了刘繇。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明主,唯一和太史慈沾边的就只有一条:同乡。
古时候,同学和同乡是两条最大的政治资本,尤其是对寒门子弟,更是如此。
太史慈的师名不显,可能不是出自什么名师,那唯有同乡之谊可以利用。孔融在自己老家做官,刘繇和他是同乡,所以他就尽力去帮助辅佐他们,直到后来遇到了孙策。
难道我,或者说我姑父,现在还不如孔融、刘繇之辈么?!
开玩笑!吊打他们不解释!
所以丁昕有绝对的信心可以收服太史慈!这次让太史慈领兵对付管亥这些黄巾贼,也未尝没有看看他能耐的意思在里面。
太史慈自己也很想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果断道“既然公子不弃,太史慈绝对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而且不需要将全部兵马交付,只要能给我一千人马,我就能击败管亥!”
丁昕从这段话中听出了太史慈的自信,聪明和谨慎。他相信这个未来的超级猛将,一定会乖乖的跟着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