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自从受邀成为袁绍谋士后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表现,现在难得有这个机会他肯定是不愿意放弃的。
不过沮授却又不同意见“主公,在下以为,还是许子远更为合适。一来此计是其谋划,二来,子远和曹操相熟,深知其性格。知己知彼,方可事半功倍。”
郭图听到沮授出言阻止,眼神不善的望向他。不过现在沮授是袁绍倚重的谋臣,顺位远在自己之上。虽然心中不甘,但是也不敢过于得罪。
袁绍又一次举棋不定,望向许攸道“子远,以为如何?”
许攸是个滑头,之前就听出了袁绍对沮授言语中的些许不满。这会儿袁绍让自己选,他可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
“主公,在下以为郭图大人足以担此大任。我现在主要的精力还是用在对付公孙瓒身上,分身乏术。只能麻烦郭图大人了。”
袁绍见许攸也同意,就不再犹豫,“那好。公则,就由你负责削弱曹操的谋划。一应事宜,你直接报我即可。”
“属下领命。”郭图迅速应道。
“曹操暂且现放一边,接下来好好议议对付公孙瓒的事。诸位有何良策。”
田丰率先发言“主公,经过界桥一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全军覆没。今年的龙凑和巨马水两战,虽然我们彼此互有胜负,但是不难看出公孙瓒已是实力大减,锐气削弱。听闻他在易京修建一座什么易京楼,欲自守幽州,可见公孙瓒已雄心不再。”
袁绍听闻心中宽慰。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还是必须尽快消灭公孙瓒,抓紧时间消化幽州之地才行。”
“现在东面战场,我们虽然能打败公孙瓒军,但是进度较慢,损失颇大。我建议,从南面开拓新的战场,两面攻击,让公孙瓒顾此失彼,加速其灭亡。”
许攸身边的一人,逢纪复议道“在下也赞同元皓的意见。需开拓第二战场,利用我们的优势来尽快结束幽州的战局。”
袁绍点点头,主动问向一人“正南(审配),我军若是两面开战,一应的军需粮草是否能供给的上。”
审配作为袁绍手下的大管家,主管全部的内政事务。
“主公,冀州今年粮食大熟,产量喜人,完全可以支持我军两面开战。况且听闻兖州曹操的屯田再用一种新式的农具,我准备派人去探明虚实。如果确有其事,我打算引入用于冀州使用。说不定未来几年主公都可以不用粮草担忧。”
袁绍一听粮草无虞,心中大喜。
这时,许攸捏着胡子说道“除了两面开战之外,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分化公孙瓒内部。”
“子远又有何良策?”袁绍追问道。
“公孙瓒虽是幽州之主,但他更多的是主管军事。幽州政务多出自刘虞之手。刘虞为政宽仁,对外也多为怀柔安抚为主。公孙瓒则强势铁血,手段强硬,二人时有矛盾。我们不妨暗中设法,激化二人的矛盾。如果能造成幽州内乱,则公主夺幽州,就能更加轻松了。”
要说袁绍手下这些谋士,还都是有几把刷子的。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弄出了一套对付公孙瓒的组合拳。
袁绍大喜,当场拍板决定。“好!就依诸公之言。田丰负责正面对付公孙瓒的谋划,许攸负责暗中激化公孙瓒和刘虞的矛盾,配合正面战场的攻势。南面的第二战场,我决定由颜良为主将,蒋奇为副将,逢纪为随军参军,发兵两万,由南向北,从平原县方向进攻。”
众人领命后各自散去。府衙门口,田丰和沮授、审配一道离开;郭图和逢纪二人则往另一边走去;许攸一个人,抚须自得,慢悠悠独自一人在大街上走着。只剩余二人最后才从府衙里出来。
二人中,较年轻的一人率先说道“有若,刚才你怎么在议事时一言不发呢?”
另一个和荀彧有几份相似的人,乃是荀彧的兄长,荀堪,荀友若。
荀堪淡然道“主公帐下能人辈出,分析的也都很到位。我说与不说,都一样。倒是仲治(辛评)你,怎么也不说话。你看公则他就很积极。”
辛评不屑道“郭公则他就是太爱显摆了,我看他呀,将来早晚死在自己那张嘴上。”
“呵呵,可以理解嘛。我们毕竟都不是主公起家的老臣,比不上田丰、沮授、审配他们。该争取的还是得争取。”
“有若似乎也太过于淡然了吧。你弟文若投到了曹操麾下,所以适才有若对于谋划曹操之事,才格外的。。。嗯。。。谨慎?”
“仲治,所言何意?”荀堪仍然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
辛评看了他半晌,索然道“哎,无聊。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回家喽。家里还有一个不省心的弟弟,也是头疼。”说完,辛评对荀堪一拱手,就上马打马而回。
荀堪则独自一人,继续走在路上。
“不省心的弟弟么。。。呵呵,我家的那个弟弟,可不需要我费什么心呢。说不得将来。。。”
“嗯,新送来的那罐茶叶不错,今天回去得再好好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