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点头道“应该没有什么疑问,我问了君明,阿昕是通过他们四季集团往来的商旅负责搜集和传递的消息。”
戏志才闻言点头,这个渠道比之传统的消息确实更为灵活,而且商人多投机,甚至可以打探到不少隐秘的消息来源。
“看来等丁公子回来,可以找他好好的聊聊。”戏志才暗暗思索道。
不过这会儿还是先处理眼前的事情为主。“主公,袁术和袁绍相争。袁绍派堂兄袁遗任扬州刺史,就是想借着同为袁家族人的身份,去掣肘和牵制袁术的发展。以袁术的个性,击败袁遗是早晚的事。看来这袁家内部又会多出不少对袁术不满的人,呵呵,袁绍这内斗的手段果然是好算计。”
“话虽如此,袁术在扬淮的实力确实更进一步。现在又盯上了我们兖州,军师和文若有何妙计?”
荀彧向来谦逊,示意戏志才先说。戏志才也当仁不让“主公不必忧虑。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袁术的动向,就能先行准备。袁术要攻兖州,多半屯军于封丘,而后进军匡亭。
我军可以佯攻匡亭,引袁术来救,半路伏击之。袁术虽军多,但是手下并无领兵大将,且军士战力不强。主公新收的青州军胜之多矣。”
荀彧点头认同“军师所言不错。而且青州军原本军纪不严,现在正在整军之中,可以以战代练。加上适当的奖赏,即可收青州军军心,也能严肃军纪。”
荀彧所说的奖赏,其实是丁昕给出的注意。就是将军队家属的安置和操练军纪挂钩,谁做的好,谁家就能早一步得到好的安置。此法在实践中简直不要太管用了。
按丁昕的说法:别说什么有钱能让鬼推磨了,就是吃屎都有人愿意!
曹操略一思索“可行。”
戏志才继续说道“其二,袁术与陶谦、公孙瓒结盟,以期共同对付袁绍。此次袁术发兵,必会派人知会陶谦,想东南两路夹击我兖州。不过陶谦比之袁术更弱,主公只需派遣一将前往抵御即可。”
“之前讨伐黄巾,我留了于禁、李典和吕虔三人镇守。此次我让元让领兵进驻濮阳,督青州军事。想来他们几人不会让我失望了。”曹操当即决断。
“主公明见。”
“文若可还有什么提议?”曹操又问道。
荀彧回答“袁术可以约陶谦夹攻兖州,明公也可以如此行事。之前为了筹粮,明公派人前往刘表处交涉,不如再派人前往,约刘表夹击袁术。”
曹操抚须道“好!文若之言大善,就按二位之计行事。先败了袁术,再回过头来对付陶谦不迟。”
二人离开后,曹操又让人找来了曹昂。最近曹昂在新练士卒,丁昕建议曹操能让曹昂早日独自领军,并将曹休、夏侯衡、夏侯充这几个二代子弟都安排在了曹昂的军队里。
要说丁昕的小心思,曹操心里很清楚。说白了就是想树立或者说是尽早确认曹昂接班人的身份地位。
对于丁昕的这个行为,曹操心里也是默许的。毕竟自己的次子(存活的)曹丕还不到6岁,基本威胁不到曹昂的地位。好在长子争气,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算是出类拔萃,所以他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丁昕的提议。
现在他每次出征都会将曹昂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同时也给他立功的机会,帮他树立威信。
半个时辰后曹昂来到了府衙。
“孩儿拜见父亲。”曹昂大礼说道。
曹操亲自走上去扶起了儿子,看着曹昂满头汗渍却又不失活力的神情,倍感欣慰。
“好好,起来。听你母亲说你这几天都住在了军营里,和士卒同吃同住。很好,为父很欣慰。”
曹昂谦逊道“儿子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当不得父亲夸赞。儿子还有许多地方要跟父亲学习,不敢有丝毫松懈。”
曹操闻言大笑。没有哪个父亲不希望得到自己子女的仰慕,这种骄傲的感觉,是其他任何成就都不能比拟的。
父子二人刚说了几句,就见有下人禀报,说丁夫人知道了儿子回城,特意派人来唤,让父子二人今日一定回府。于是曹操就牵着马匹带着曹昂向曹府走去。
“昂儿,你可知阿昕手下还有什么能人么?”曹操试探着问道。
曹昂不明就里,想了想回答说“阿昕手下多事些商业能人,除了典韦大哥之外,还有一个叫史阿的人在其身边听用。听阿昕提过,这个史阿是剑圣王越的弟子,剑术高超。阿昕说是让其负责情报及隐秘之事。具体内容孩子还不清楚,不过阿昕说过,以后会找机会跟父亲细说的。”
曹操诧异“哦?阿昕真的有这么说过?”
“确实!儿子不敢欺瞒父亲。”
曹操边走边点头,看来是自己想多了。丁昕一直对自己和曹昂忠心不二,不像是有其他企图的人。
想到这曹操不自觉的笑起来:嗨,自己真是又多疑了,阿昕这孩子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什么尿性自己最清楚不过。那是自家人!自家人都不信,还能信谁呢!
于是曹操不再多想,与曹昂一起上马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