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好不容易请出山后的荀彧,在面对困局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继续坑友,面对四面皆敌的困境,他直接卖了曹昂,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公子惹出的麻烦还要大公子来解决。
靠,你个卖友求荣之屑小。
家事烦扰,国事维艰,好不容易才有起色,如今天下事也来找自己,难不成小曹已经成长为老曹了?
满腔愤懑无处发泄,他狂饮三杯,挥毫写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操心。
蕴含满腔愤懑的大作,刚传开就被读书人奉为座右铭,有先见者更是刻成对联摹刻在书堂予以自勉,成为一桩雅事。
儒商商会更是让狗子亲自来请手书,镶以金边悬于商会的门楣上。
路过的人看过无不点头,当然谁也认不出写的什么,但世道就这么讽刺,大公子的草书看不懂是自己无能,而非他胡写,殊不知事后连醒酒的曹昂都不认识。
绝好的对联,怎么就是曹子修那不忠不义的斯文败类做出的呢,呸,我唾弃他的人品,但承认他作为读书人的文采。
就这样士林提起曹昂都要骂两句大逆不道,但转头又感叹才高八斗果然名不虚传,绣口一张,大半个文坛。
作为文抄公的曹昂如今早已刀枪不入,对于白嫖没了半分的愧疚,毕竟生活不易,借诸位的能耐混口饭吃也得理解不是。
朝堂之内,左右文武分立,文臣以荀彧为首,武将以夏侯惇为首,全都在窃窃私语,说着曹昂新作的事。
文官矜持着说这是读书人的雅事,难得被落了面子的汉帝不曾唱反调,人精的他们自然知晓其中必有猫腻,也不用在装着了,这是属于读书人的文采飞扬,粗鄙武夫哪里能懂。
武将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们都识字不多,就算少有几位熟读兵法的,但也只限于此,要附庸风雅还是做不到的,偏偏读书人的风流是最令人向往的,而现在他们武夫的群体里混进来一个明明可以靠武力吃饭,偏要靠文采惊世的怪胎,他们岂能错过。
傲然着,鼻孔朝天着,不好意思,这不是读书人的雅事,而是莽夫的逆袭,谁说武夫尽粗鄙,曹子修一人独占八斗。
“无耻莽夫,曹子修乃读书人,此等对联乃学问大道,与尔等何干?”孔融性烈,率先跳出指责。
夏侯惇独眼一翻:“老贼住口,子修乃正经武夫出身。”
“就算大公子是武夫,但也先是读书人后才是武夫。”荀彧走出。
夏侯渊不甘示弱,立刻道:“子修那孩子我等看着长大,打小以武为主,书根本没读过几天。”
“我作证。”曹仁力挺。
“某也作证。”曹洪也走了出来。
好嘛,这群人全都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可不是看着长大的,最有发言权。
这群读书人蔫了,这样的读书苗子竟然习武,若不耽误学业的话必然更为出彩,一人便能吟尽千年诗华,而罪魁祸首就是老曹。
读书人愤怒的目光都投了过去,老曹都忍不住缩了缩脖子,里面可有不少文坛宿老,连他都要敬之三分。
原本喜爱曹昂文采的老曹头一次痛恨起这份才华,孽子,你这是无形坑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