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人一起动手,速度果然快很多,其中戴维和伊娃手中的资料最多,其余的就属马丁手中的“来历不明”那份了。然后几人再按时间顺序排列,时间不明的放在最后。
徐不易则从安琪尔手里的关于作品的那里看起。这部分资料不多,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怀疑文章是别人代笔,而且东大陆新大陆都有,特点是越是早期越多,反而到了后面,报道这种观点的信息很少。另一部分就算有些人提出,这些作品很多都带着凶杀、血腥等元素,怀疑这些作品是根据其真实经历创作的,也许作家就是凶手。他们还特意拿《阿斯比号邮轮》这部作品,怀疑其与作家乘坐邮轮到达新大陆的经历有关,提出文章中的几名被害者恰好与其管家、男仆经历仿佛。
“前面在东大陆的传闻不算,后面这些明显是圈内人在收集资料,想要针对我和我的作品。”徐不易将手头几份资料叠在一起,交给伊娃,示意她翻看一下。
伊娃放下手头的关于文学圈的资料,快速浏览一遍后,又从有关文学圈的资料里抽取了数份,然后排列了一下顺序。“这样看起来就很明了了。这分明是有人嫉妒先生的才华,先是收集先生的黑材料,发现没有确凿的信息后,就派人四处散播小道消息,甚至买通了《天涯文学》杂志社的人物。”
“他们应该是嫉妒我占了他们的路,抢了他们的资源,小报和杂志社的诋毁事件可能与他们有关,但还不至于派出杀手。”徐不易说道。
“是。这些资料我们先保存起来,等眼下的事情了结以后,我们再找出那些躲在幕后的人。可惜前天那场事故,让两个重要的知情人都死了,否则抓住他们的把柄,不怕他们不把幕后的黑手交代出来。”说到这里,伊娃牙齿咬得紧紧的。
马丁突然插了句话,“前天那起不是事故,而是有人故意设置的陷阱。”说着,他那了两页纸摆在大家面前。
纸上不仅有警方的调查报告结论,还有几个关键时间点的记录,表明是有一伙“来历不明”的人物策划了这场“事故”。他们的目标应该是针对坐在后车的徐不易,但因为徐不易临时改变了路线,而天涯杂志社的总编那辆车和徐不易的座车是同一个型号,并且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出现在马丁那辆车的后方,这次被对方误认。报告中还特意提到这群人来历十分神秘,没有人查到他们的来历,只知道他们在事发后,立刻离开了城市,下落不明。
“这又是一起无头冤案,都不知道对手是谁。看来我还要感谢天涯杂志社,他们帮我顶了一个锅。”
“这群人一击即退,显然是老手做派。我就担心他们事后发现弄错了,会卷土重来。”戴维说道。
马丁也感叹道:“我们连对方是谁,长什么样,有几个人也没查清,更不知道对方下狠手的原因,实在不好防呀。”
“好了,这个我们先整理出来。”徐不易轻轻拍了拍手,“这说明,要找我麻烦的不是一起。大家再接再厉,找的越仔细,我们得到的资料就越详尽,准备也能越有针对性。”
“不算夏人,情报贩子说至少还有三批人在查老板的资料,其中一批人出手阔绰,看起来像是新手,我怀疑就是文学圈找老板作品岔的。有一个是委托的业界人物收集,但奇怪的是这人在事后出现了失忆状况,完全不记得发生过什么。最有疑点的是第三个,在老板收到警告信的前后,有人在向城里的情报掮客圈收集老板的资料,而且四眼提到那人一看就是圈内的人物。”戴维刚刚在给徐不易介绍哪些人在调查徐不易时,曾被伊娃打断,当时大家注意力在夏国上。现在谈起这神秘人,戴维刚好借着将这个信息说了出来。
戴维顿了顿,见大家都望着他,于是接着说明,“一个做情报贩子的,不通过自己的渠道去收集情报,反而向同行收购,而且出的价钱比正常情况还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人要的资料很急迫,而且有人出了大价钱。关键是这个人收集的资料主要偏向于近期的状态,包括住址、出行情况、安保情况等等。”说着他又停顿了一下,让大家自己思索。
伊娃站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半度,“这个人应该是杀手,或者被杀手雇佣。他开始收集情报的时间恰好与我们收到警告信时间相仿,应该是在某位好心人得到消息并提醒我们的差不多时间,这人已经在开始收集我们这里的情报了。而且他关注的不是先生的过去,而是现在的状态。”
戴维同意她的观点:“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怀疑两月前那个夏人是幕后黑手,或者幕后黑手委派。他收集完情报后,并没有如表明展现的那样回国,而是在新大陆寻找杀手组织。可能是人生地不熟,他没有很快找到杀手组织,所以延误了时间。当然,这都是我的揣测。”
不过这个观点倒是让在场的众人都表示赞同,起码这算是比较靠谱的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