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加紧脚步往十字路口跑去,想占据个有利地形一饱眼福,看个痛快。只是还没到十字路口前面却出现了一队官兵用拒马拦住去路,不让闲人靠近。
看热闹的老百姓都站在拒马外面伸着脖子看着,有些着急赶路的也不敢大声抱怨只能在那里小声的嘀咕。
领头的官兵喊道:“都跟我听好了,这是钦差大人,当朝太尉宿元景宿太尉的仪仗,老太尉奉命前来赈灾!你们哪个要是冲撞了太尉,小心脑袋!”
蔡全无这才明白,这是太尉宿元景的仪仗队,他是来赈灾的!这里刚一有灾情,朝廷就派人来赈灾,这徽宗皇帝不算糊涂嘛!蔡全无心里想着。
等了足足有半个时辰,钦察大人的仪仗队总算过去了,官兵把拒马一撤开始放行。
二人随着人群远远的跟在仪仗队的后面走着,因为他们和太尉都去代州,只是目的不同,一个是赈灾,一个是找驴。
蔡全无走着走着,就发现在队伍的四周的山坡后面、树林里影绰绰的有大批的人影晃动。
这些人鬼鬼祟祟的,在仪仗队过后呼啦啦的就四散开去。
难道是歹人?蔡全无心里一惊,这些人足有上千,要是发起狠来,怕是宿元景的护卫也挡不住。
宿元景官声不错,也算是个好官,我要不要给他示警呢?不能莽撞,等弄清楚了再说,以免伤及无辜。
慢慢的走近了,蔡全无才看清楚,树林里面都是一群群破衣啰嗦的难民,一个个探头缩脑的向官道上张望。
在难民的旁边站着一队队的士兵,手里拿着刀枪在看着这些难民。
原来在宿太尉的仪仗队来到时,当地官府就以有碍观瞻的理由把他们抓到树林里去,等仪仗队过去了再把人放了,就这样制造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假象。
看来走过场、走形式的毛病从古就有啊,只是古代更加的严重而已。
宿太尉的仪仗队走的十分的缓慢,蔡全无和时迁都是着急赶路的人,哪有那份闲心慢慢的走啊,都恨不得马上到代州才好。
但是仪仗队在前面,有军队警戒,你就是再着急也不可能飞过去。
二人在后面走一阵歇一阵,总算磨磨唧唧的看到了崞阳县的城门。
两个人商定,在崞阳县一定要走到仪仗队的前面去,省的再被警戒的官兵拦住。
“兄弟!快看前面那驴,还有驴背上的道士!”蔡全无刚想进城门,时迁拉了拉他的衣袖指了指远处说道。
远处一个道人骑着一头毛驴慢悠悠的迎着落日而去,毛驴骨瘦如柴,道人一副仙风道骨
时不时的回头向蔡全无他们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