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一无所获的回到县衙,出奇的是县令并没有很生气,只是简单的询问一些问题,看样子就连县令大人也没报什么希望。
二队和三队的人早就回来,为此还被县令骂了一顿,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县令还在公堂上训斥着。
手下人低着头不敢出声,等待着县令的怒火发泄。
琅琊山顶的长青观,长青子外出云游仍没有归来,大弟子正在帮助师弟驱赶羊群,将十多只肥羊赶到观内的后院里,这里靠近柴房有一个羊圈,平日里羊群会在这里休息。
厨房内,他们的师娘正在准备着晚饭,一盆淘洗好的白米饭放进燃着火焰的大锅内,便盖上盖子准备其他菜肴,宽大的灶台上摆着几个木盆,里面装着各色青菜和肥羊肉,道观里的伙食比得上县令家的丰盛了。
“文生,快去喊你两个师哥吃饭。”
做饭的妇人扭头对着柴火堆里说道,然后就看到一团灰色的小人影站了起来,扎着两个羊角辫,屁颠颠朝着外面跑去。
原来是她的儿子在一旁玩耍,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才刚一岁多的小娃就已经开始在山上来回跑了。
“好的,娘。”小娃奶声奶气地答道,小鼻子闻着肉食散发的香气,脚步不自觉加快。
“慢点文生,小心跌倒了。”
妇人宠溺的看着儿子离去的身影,转身去准备碗筷。妇人看起来不过三十多岁,皮肤白净一点也不像乡下的农妇。扭动的背影被宽大的衣袍笼罩,看起来凹凸有致。
文生蹦跳着穿过庭院,没一会就跑到了后院,一路上还叫着两个师哥的名字。
“文松师哥,文昭师哥,阿娘叫你们吃饭了。”小家伙隔着老远就喊他们的名字,倒也不嫌累的慌。
“好了,别叫了,再叫都把大灰狼给招来了。”说话的正是放牧的那名道童,名叫文昭。
“文昭师哥你又吓我,不跟你玩了。”文生叉着腰鼓着脸庞,装作生气的样子。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你看这是什么?”
文昭从背后摸出一个竹蜻蜓,是他在放牧的时候看到山涧里生长的几棵竹子,想到小师弟爱玩,便在闲暇之余扎了几个。
“哇,这是蜻蜓吗?”
“错,是竹蜻蜓。”
文昭一本正经的纠正,文生也表情认真的点头,但脸上的高兴也很明显。
“走咯,吃饭了。”文生把玩着新到手的玩具,举着它像是飞翔一样。
文松是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常年的锻炼使得他身姿挺拔,星眉剑目尽显阳刚之气。不像师弟那样,身为大师兄在师傅远游时变成了管事人,除却香客们的来往,还有管教两个淘气的师弟。
有时候沉默比说话更有威严,师弟们现在对他是又敬又怕,师傅给他的权力可是掌握着体罚的。
果然,到了饭桌上后,文生和文昭还是在玩闹,文昭做势去抢夺他的竹蜻蜓,文生便绕着母亲和饭桌来回逃窜。
道观已经闭门谢客,香客们也早早下山去了,文松照常去拜访了大堂内的祖师像,将灰尘用毛弹清扫一边,便关门上锁去吃饭,这时候饭香味已经飘荡在庭院中。
咳咳,文生和文昭身子一僵,沿着饭桌顺势坐下,老老实实地等待开饭。
文松瞪了两人一眼,转头对着一旁的妇人道:“师娘,可以开始吃饭了。”
虽然是师娘,但现在道观的主事人是他,这也是师傅出门时定下的规矩,没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