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没有雕板,是如何做到的?”他疑惑问道。</p>
林杨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急切的道:“他们全是雇人手抄,并且一份只卖十钱。”</p>
“十钱?可是比我们低了几十倍啊。”</p>
明非有些头疼,自己卖五百钱一份,别人只卖十钱,天差地别啊,简直是丧心病狂。</p>
“明兄可知那边一天能卖多少?”</p>
“多少?”</p>
“一千余份。”</p>
一千余份?明非震惊了,为何能卖这么多?</p>
片刻后,他想明白了。</p>
当初,自己开这书馆就是准备卖给有钱人看的,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其实基数最大的是普通老百姓啊!百姓群体是不可忽视的,虽说手抄版比不上印刷的,但是便宜,人人都能买得起,自然就火了。</p>
经过贞观之治之后,百姓子弟有很多都上过学,识得字,况且这是京城,能识字的可不在少数。</p>
他连忙叫来王富贵,吩咐道:“从明日开始,我们只卖八钱,你去多找些人手过来,工钱按别处的三倍给,以后每日印刷分三班人去做,全日不停歇印刷。”</p>
“八钱?!”王富贵有些难以置信。</p>
这离之前的价格也差太多了吧!</p>
不过在得到明非确认之后,他也没再多问。</p>
明非给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运作模式。</p>
也就是后世最常见的三班倒。每天要印上千份,虽说用的是雕版,眼下是达不到的,就只好增加人与时间。</p>
他就不信,自己只卖八钱,还能打不倒盗版。雕版印刷的成本可比手抄要少太多了,实在不行还能再便宜,到时盗版如何能撑的下去。</p>
“明兄果真是高明!”林杨在旁边吹捧道。</p>
“走,换身衣裳,戴个帽子,我们去会会这些人。”</p>
他与林杨都换上了破旧衣服,戴上民间草帽,一副市井模样,如果不细看,压根就认不出他们。</p>
二人从西市兜兜转转的来到了东市,一路上有很多人正在谈论着三国演义这本书,明非见此情景还是颇为满意的。</p>
可是又走了一段路,却发现人们手中拿的全是手抄版。</p>
纵使早已知道真相,他还是难掩心中的怒火。</p>
不过在林杨的劝说下,他还是将怒气给压制住了。</p>
他走向一正在读手抄版的男子,问道:“这位兄弟,你手中这可是三国演义?”</p>
“是啊,你还不知道?这书可是十分精彩的,兄弟可以去读一读。”</p>
“这是从何处买的?”</p>
这男子用手指了前方:“就是前方玉鼎书斋。”</p>
“多谢老兄。”</p>
说罢,明非与林杨便大步朝男子所指方向走去。</p>
刚转过一个弯,便看到前方人声鼎沸,一店铺门前围满了人。</p>
这正是玉鼎书斋。</p>
“十钱一份…十钱一份,各位客官不要挤。”</p>
书斋中一青年男子正在卖力的吆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