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有多面性,商人重利轻别离,很多东西我都看不明白。
永远要保持一颗向上学习的心,看待事情一定要多方面。”
唐大儒看了一眼之后,背着手离开了。
盐荒,由此戛然而止!
毕竟只需要坚持三个月的时间,朝廷就会掌控一切了。
………………………………………
最后,作为地头蛇的漕帮也得到唐大儒的亲自接待。
翁连虎还纳闷儿呢,自己漕帮一群走灰道的就差成为水匪的人,能帮唐大儒干什么事儿?
“希望漕帮出人,暂时充当捕快,帮助青莲学子安定地区稳定。”
唐大儒充满信任的目光,看向翁大当家的,他以为这次又可以凭魅力成功。
可惜呀,文化大当家的大字儿不识一个,不懂唐大儒的魅力。
“俺回去考虑考虑,还得听一听兄弟们的话。”
翁大当家的委婉的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事简直就是费力不讨好。
唐大儒也吃惊,原来他也有魅力不成功的时候,果然这个世界是现实的!
不过唐大儒也没有在意,也点点头:“如果漕帮有想体验捕快工作的人可以报名,想直接转行,也可以。”
翁大当家的对于唐大儒的提议,完全没当一回事,
拜别了,唐大儒之后,翁连虎才发现原来他们还能干官府的活呢。
回到自己的地盘,翁大当家的还将唐大儒说的话当笑话一样的说给了帮众。
在翁大当家的看来,漕帮属于行走在黑白两道儿的存在,虽然他们不会故意的招惹老百姓。
该交的税收也会去交,但是,他们可不想真正走向白道。
但是出乎翁大当家的意料,他的小弟们似乎对于成为捕快,很有兴趣。
“俺原来就特别崇拜捕快,威风凛凛的。”
“小六子,你一说其实我也觉得挺好玩的,要不要咱们试试,反正就是这几个月。
“过过瘾也不错,再说了,俺觉得唐大儒不骗人,你看看各地老百姓都吃上官盐……”
“……对对对,咱们就当帮唐大儒忙了,俺娘说了,唐大儒是好人!”
“俺爹跟俺娘也说了,别人也许不可信,但是大儒应该是好人,要不然江南也不会这么平静。……”
长得高高壮壮,看起来十分不好惹的几个年轻人,其实一张嘴说话,就能让别人感觉出来他们的憨厚。
大家议论纷纷,接到这个任务时还觉得挺兴奋。
毕竟漕帮都是被捕快追着跑的人,什么时候还能干点儿这种好人好事。
虽然漕帮的人并不觉得自己干的活不好,但是绝对比不上捕快。
尤其是在所有人眼中,漕帮就是混江湖的不是好人,而捕快多好呀,月月有俸禄,街坊邻居还很看好。
“……”
翁大当家的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心想:还不知道原来自己的手下有这么多小心思呢?
庆幸自己没有将话说死,还有缓和余地。
翁大当家的抵挡住了唐大儒的魅力,但是架不住唐大儒拥有
广大的群众们的好基础呀。
于是,漕帮分出一批人,有的是断臂干杂物的中年人,有的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
漕帮的人下放到各个县城,带着唐大儒的书信,去帮助青莲书院的学子们。
……………………………………
青莲书院年轻的学子们带着一腔热血下乡,他们以为自己在做一些真正的大事。
谁知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俗事。
让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去高谈阔论可以,他们很能说,也非常有才!
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吟诗作对,张嘴就来:君子六艺,每个拿手!
但是学的这些东西,对真正深入底层百姓没有任何毛用啊~
老百姓们不懂得吟诗作画,也不懂得什么君子六艺
他们就知道,村里的二溜子,王麻子,游手好闲,偷了自己家的鸡!
自己家来偷偷摸摸,不知道拿走了一点啥!
你说你有理,他说他不是,这到底怎么办?
“你们作为秀才老爷,举人老爷,肯定有办法辩解,谁是真是假。你给俺们找出来,俺家的鸡到底是谁吃?……”
村里的农妇什么都不懂,说话大声嚷嚷,一点都没有女子的矜持。
这个地区出现了偷鸡摸狗事件,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青莲学子们,这就难为他们了。
他们闹不清,为什么一只鸡一把米,甚至几根儿菜,都能闹起来。
还有其他地区出现了,老娘告儿子,说儿媳妇不孝顺。
青莲书院的学子按照律法,要打这个儿子,老太太一听要打自己儿子。
老太太直接急了:“那不行,俺亲儿子不能打!你们断的这是什么啊?
俺就想让俺儿子跟儿媳妇听点话,多多的孝顺俺,谁让你们打俺儿子了。”
青莲学子急了,直接掏出律法,一字一句的为老太太解释:“按照律法,您儿子现在是一家之主,那就得挨打,因为他治家不严!”
“哎哟,青天大老爷要害死俺家人呀,你把俺家顶梁柱的儿子打坏了,谁养俺
,你这是要逼死俺呀!”
老太太坐到地上,拍着大腿直哭,蛮不讲理的样子,这还没发功呢,还没有张嘴骂街呢。
就急的年轻学子脸通红,手发抖,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官员,不能拉出去先打板子!
各式各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青莲的学子们都被搞得懵了,就连朱山长都没想到竟然有这样多的俗事。
可见想要管理好县城的老百姓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理想发生幻灭,让青莲学子们怀疑人生,他们是不是什么都不会这么简单治理的问题,竟然层出不穷的出现……
关键是青莲学子还真找不出来,如何彻底解决这些事情的方法。
青莲学子们崩溃的仰天大啸:哦,上天呀,请赐给我们天降猛男!
随后,漕帮的人带着大儒的书信,前来报到了。
漕帮人混迹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二皮脸没见过,专治这种不服的人!
青莲学子就震惊的看到那些没理犟三分的“滚刀肉”,看到漕帮的人那一身的腱子肉,直接服软。
不听话的流氓二流子,被漕帮的人一顿乱揍,也服气了。
‘以暴制暴’说实话,这件事让不赞同这种粗鲁手段的青莲学子都觉得很解气。
接下来的日子,在相互磨合当中,青莲书院学子们从云端回到了地面,飘渺的骄傲被打破,才是破茧重生的开始!
其中青莲学子中李寻文表现极为突出,也是和漕帮人张小六最先表达善意的人。
李寻文长相很普通,学习也非常的一般,并没有什么才学,在书院中并不出名。
也不是所有夫子期盼的学生,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却在官场中如鱼得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寻文和张小六,相辅相成,真正的将书中所学结合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套路。
甚至还促成了当地县城中的很多大事,仅仅三个月,李寻文的是名声却非常的好!
就连四皇子都注意到了这位年轻学子的能力,似乎真的是位实干人才。
四皇子记在了小本本上,这是一个值得惦记的人
才。
也有几个学子,明明在青莲书院中是风流才子,人们都觉得他们会成为状元探花之类,一路高升。
而他们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不懂俗事,幸亏在朱山长的其他夫子的扶持下,没造成大乱。
在唐大儒强烈的要求下,诸位学子还学会了作表,做账,请示上级问题的时候都有了规定的模板。
因为唐大儒实在是不想看天花乱坠,却没有一句到点子上的废话。
如果是老油条的官员可能还改不了,只能按照惯例行事。
但是好在年轻的学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他们也能感受到,这规范表格后的报道,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那为什么不用呢?
好东西发展出来就是要用啊!
上令下行,江南地区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这颗点缀在将山上的明珠,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江南地区的青莲书院似乎经过此次事件,也变得更加的务实,不再计较一些虚名了!
朱山长和各位夫子都感受到他们青莲书院变得不像以前一样了,他们喜欢比才气,比学生,却忘了当年先祖创办青莲书院的初衷!
青莲书院的学子都应该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不管在官场还是在任何地方,都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朱山长觉得自己的心偏了,幸亏及时受到唐大儒的点播。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青莲书院以后更要注重庶务,真正做到体百姓之苦,为百姓发言。
脱胎换骨的青莲书院,也已经将学子们必须去官府实习的这件事,落实到底。
青莲书院毕业的所有学子,也许诗词歌赋不精通,但是这些学子绝对是当权者治理国家的中流砥柱。
毕竟青莲书院的学子们用的顺手,可以直接拿来当工具人使用。
【直至青莲书院传承千年,正式转为了国家的第一个大学,继续为国家输入人才。
后世中依然是国家最重要的大学之一,也是国际最出名的大学。
ps:偷国人从大言不惭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