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摄政王府,刘四喜在园子里转着消食,小厮出去打听消息,不多时就回来了,对刘四喜道:“舅老爷,难怪那家茶楼没人敢买,您猜他们得罪了谁?”
刘四喜眯了眯眼,“我知道还用你出去打听?”
小厮笑道:“他们得罪的是康王府,这事儿也幸好您没管,大家邻里邻居地住着,您真管了,往后都不好见面了。”
刘四喜睨了小厮一眼,“你没听错?没听说康王府仗势欺人啊。”
小厮便嘿嘿地笑,“康王府是不仗势欺人,可被别人欺到头上,康王府啥时候让过份儿?要怪也得怪那间茶楼的主人管不好自己的嘴,非要在外面说他救过康王府的少夫人,那可是女眷,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少夫人,他这么说不是败坏人家名声吗?康王府能容得下他?”
刘四喜‘哦’了声,小厮说起这件事,刘四喜还真有些印象,只是竟不知那件事是发生在那间茶楼。
几日前,刘四喜和白文林几人在外面闲逛,逛得累了就找了间面馆进去,一人买了一碗面吃,正吃着就听旁边有人说,康王府的少夫人回娘家,娘家在离樊城百里之遥的县城,出城后不久,马车就坏了,少夫人就在路边坐着等修马车,结果从官道上来了一队人马,见了坐在路边大石上的少夫人就动了歪心思,先是言语失德。
少夫人成亲多年,也时常回娘家看看,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人和事,当时就气得大声怒骂,可那些人却更得寸进尺,竟开始动手动脚了,少夫人挣扎中被人摸了下脸,便要撞树寻死,结果刚好被那间茶楼的主人遇到,认出少夫人,将那些恶人赶走,救了少夫人。
原本到此为止,那间茶楼主人都是少夫人的救命恩人,少夫人对他也心存感激,往后也不会闹出这么多事儿。
偏偏那间茶楼的主人喝了点儿酒,在外面将此事说出来,事情说出来后就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先是有人说虽然少夫人被他所救,但在他赶到之前已被强人扒了衣服,到后来,直接就说少夫人是被侮辱之后才被他所救。
事情很快就在樊城传开了,听闻此事后,白文林当时就怒了,传闻中的那位少夫人正是嘉文县主的亲嫂嫂,真正的书香门弟,大家闺秀,出了这样的事儿,不是要人命吗?
白文林回家后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除了痛斥茶楼主人不义,还将那些以讹传讹之人大骂一通,字句甚是犀利,文章一出还真让一些人羞愧不已,一时间谣言止了不少,但还是难免有人会提起此事,但同样也证明了少夫人的清白。
至于那个茶楼主人,从救人变成了害人,虽然事态的发展并非他所愿,但事实已经造成,并不是他说一句无意就能揭过去了。
康王府这边安抚好了一心求死的少夫人,便将矛头指向了茶楼主人,若不是他在外面管不住那张嘴,也不会惹出这么多乱子来。
虽然他是救了少夫人,但同样也差点要了少夫人的命,这一码是一码,康王府只逼着他在樊城里待不下去,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刘四喜对茶楼主人也少了之前的同情心,何况原本他就没有多少同情心,消了会儿食,就听外面有人喊:“舅老爷,舅老爷,人抓来了,王妃让您过去瞧瞧,都是不是那些人?”
刘四喜便带着小厮朝外面走,来到王府的前院就看到地上跪了十几个人,个个都五花大绑,刘四喜仔细一瞧,有几个正是之前在茶楼上瞧着的,其中就有穿着东楚服饰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