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受欢迎的则是刘双喜教彩月做的冷面。
将荞面、淀粉按比例用开水和面,加适量的碱和成面团,再用从杨木匠那里做的挤筒压成面条,在锅里煮好再放到冷水里投凉,倒入调好的冷面汁,上面摆上几片肉和泡菜,再洒几粒芝麻,放半枚鸡蛋、几根元荽就是清凉解暑又好吃的冷面了。
冷面用的汤也是晾凉后放到井里凉过再端出来的。
其实刘双喜最爱的还是用牛肉熬出的骨汤,可毕竟这时代牛的珍贵程度不允许随便宰杀,开了这么久的店,也才买到过两次牛,如今天又热,她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的清汤,可就是这样的清汤,也造成了轰动。
虽然快餐卖得依然好,但天热大家都不大吃得下饭,冷面的出现便很快地在临县造成了轰动,八文钱一碗,吃完了不但不热,还从头上到脚下都能感受到的清爽。
刘双喜闲着无事时还在双喜快餐门外搭了个棚子,摆了个摊,没事儿的时候就和郑三娘坐在那里一边纳凉一边卖凉饮,过路的人很多走得热了就愿意过来喝上一碗凉饮,两文钱换一身凉爽,也是值得了。
为了方便路人带着喝,刘双喜还让杨木头打造了许多小竹筒,一支竹筒刚好装一碗凉饮,上面带了个塞子,旁边系了个绳子,一只竹筒三文钱,还可以反复使用,平日里挂在腰间走到哪里也不累赘还能保温一阵。
不但方便了很多来买凉饮的,也让杨木头那边多了许多生意。
随之而来,刘大夫人的如意快餐也学着做起各种凉饮,刘双喜卖两文钱一碗,她就卖一文钱一碗,虽说利薄了些,竟也还有收入,只是不知刘双喜是怎样的配方,味道差了不少。
但总有贪图便宜的人愿意过来喝一碗,好喝不好喝总是甜的凉的,喝完了嘴里或许不那么舒服,但身体却真的凉爽了,毕竟临县也不是人人家里都有井,大多数人家里用水都是要买的。
生意好,刘双喜也懒得去管刘大夫人那边,整日就忙着数钱都忙不过来。眼看捐出去的银子快速地再攒回来,刘双喜睡觉都常常能够乐醒了。
这一日,刘双喜难得起个大早,起床后也不像往日一般恶心反胃,感觉身上有着用不完的劲儿,算算已经过了三个多月了,孕期反应不那么强烈,也不用再像头三个月那么小心翼翼,吃过饭后刘双喜就想到城外走走。
勇山县遭了洪灾,临县这边却风调雨顺,听说城外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她想去瞧瞧,毕竟自从怀上之后,她就被限制出门,自己也是虚弱的不想动,刚好不难受了,多走动走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