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块地区并不是完全的无用。在是十胜北方与北见交界处,就是后世储量极为丰富的鸿之舞矿山。
这个矿山是仅次于日本·菱刈金山和佐渡金山的第三大金矿,虽然相比前两个金矿储量和产量有些稍逊,但是这座矿脉胜在存金矿脉埋藏较潜。
传闻即便是鸿之舞矿脉边上的藻鳖川沿岸,拿着簸箕淘沙都能发一笔大财,大量的黄金随着河水的冲刷被表露在河床之上,整个藻鳖川宛如黄金打造的一般。
虽然以上表述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表现鸿之舞矿脉埋藏较潜,产量极大的特点,在开采的第一年就产出了1吨金10吨银。
在其开采的58年中,有官方记载的数字就已经开采出了73吨黄金,更别说边上子矿被人撕挖盗采的情况,实际开采量只会跟大。
要知道在当时日本的北海道,可不比日本其他地区,这里是当时日本罪犯的流放地,后世更是直接采用朝鲜矿工进行挖坑。
这些人的人命最不值钱,日本政府也是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开始在鸿之舞加大投入,装备工业采矿设施。
换句话说,在鸿之舞开采初期的年产1吨左右黄金和10吨左右白银,全是凭人力开采而出。
仅仅是这些金银就相当于日本80万贯左右的等价铜币,换算成知行几乎等于一个德川家康时代关东八州的知行产出。
如何不让人眼馋。
秀家在去年就讲自己的所绘制的虾夷地图交由濑户家正,关于其中领国的划分,秀家在参考了后世日本对其的划分,去掉千岛群岛之后划分为虾夷11国,当然名字略有改变。
分别是松前国(渡岛)、后志国、胆振国、日高国、石狩国、十胜国、钏路国、根室国、天盐国、上川国、北见国。
没有边界完全按照后世北海道11国进行划分,其中石狩国被一分为二,西部为石狩国,东部为上川国,将松前藩与渡岛国进行合并,合称松前国。
秀家划分的天盐国,包括后世上川综合振兴局北部,即后世士别市盆地以及北见过西北部的宗谷综合振兴局地方,换句话说将北海道的西北角全部划入天盐国领。
而北见国的领地被大幅缩减,去掉了后世地图上西北角长长的小尾巴,当然北见最重要的鸿之舞矿山依然涵盖在内。
秀家在地图上也标注出了期望虾夷奉行所优先拓展的地块,其中就包括日高、胆振、石狩和北见四国。
明治五年1872年对北海道进行勘地之时,志后国以石一骑绝尘,即便是北海道南部已经开发了300年的的渡岛(松前藩)都无法比上。
但是这里距离涵馆太近,秀家本着隐藏实力的想法还是决定不要过早的和当地大名蛎崎家进行往来,就怕这人嘴巴没门,把宇喜多家在北海道还有领地的事情告知了秀吉。
而且要知道志后国多山地,即便如此依然产出26万石,与其相比,日高、胆振、北见、天盐几国在开发之后石高数应该与其相当。
而作为后世产量基地的石狩、上川、十胜、钏路、根室五国他们的粮食产出无疑于将会倍之志后国。
要知道北海道中部的石狩振兴局、空知综合振兴局内的平原地区和上川综合振兴局内的盆地地区是日本重要的稻米种植区。
根据明治十五年(1882)开拓使被废止时候的统计,石狩振兴局有物産高石,有人人;空知综合振兴局有物産高石,有人人。
这两个加起来就是秀家规划的石狩国面积,合计不下40万石的知行,即便放在日本本州岛上都是妥妥的上国。
上川综合振兴局以石,人口紧随其后,是北海道当时少有的大国。
十胜、钏路、根室几国由于开发较晚,数据失真严重,在明治十五年(1882)最后一次统计中,十胜仅有石,钏路,根室。
这三个后世日本的大粮仓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水利设施改造,关于他们完全开发后的数据我们只能进行估算,大致与石狩、上川两国不相上下。
毕竟在当时,即便是原版的天盐国,因为开发较早的缘故,都已经有石的知行了。
根据濑户家正今年送回日志上的最新消息,他们已经在秀家划定的备见国北部后世纹别地方开拓了殖民地。
之所以选择后世更加适宜耕种的北见南部纲走、湧别地区,完全是因为这里沼泽遍地,开拓沼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