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的起义军连忙派人来滁州求救,六合是滁州的东南,朱元璋认为六合是滁州的一面屏障,两地唇齿相依,极力劝说郭子兴发兵求援,可是其他将领认为凶多吉少,不愿前往,于是郭子兴让朱元璋领兵去救。
朱元璋与耿再成用计击败元军后,担心脱脱增兵来攻,于是把俘获的马匹还给元军,还让地方父老带着酒肉送给元军,并表示愿意供给军需,于是元军退走。
不久,郭子兴打算在滁州称王,朱元璋认为此时元军实力仍占优势,称王将招致元军的猛烈打击,跟张士诚一样,而且滁州非长期立足之地,于是委婉劝阻:“滁,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贾不集,无形胜可据,不足居也。”(《明太祖实录》)
当张士诚在高邮城内快要绝望的时候,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下诏削夺脱脱兵权,安置淮安路,“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庚申外史》)。张士诚趁机反攻,击溃元军。
高邮之战后,元末农民再次掀起高潮。
四万余人困守滁州,粮草供应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郭子兴、朱元璋筹谋向外扩展势力,朱元璋建议攻取和州。和州东临长江,是淮南地区的军事要冲,金陵、姑孰的门户,想立足金陵谋求长远发展,必须先占领和州。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正月,采用朱元璋的计策攻下和州后,郭子兴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此时朱元璋二十七岁,年纪轻,张天佑等郭子兴的老部下内心不服,朱元璋在徐达、汤和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逐步树立起威信。
而孙德崖在濠州缺乏粮食,听说朱元璋在和州,于是带领部众来和州蹭饭吃,借住几个月。
朱元璋见孙德崖人多势众,担心抵挡不住,只能让他们进城。
有人趁机在郭子兴面前诬陷朱元璋,郭子兴大发雷霆,连夜赶到和州,朱元璋赶紧去拜见,郭子兴满脸怒容不理他,过来好久才怒气冲冲地问,“汝罪何逃?”
朱元璋回答:“诚有罪,然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当速谋”。(《明太祖实录》)
这句说的意思是说:元璋诚然有罪,家里的事晚些处理也无妨,外面的事应早点儿拿主意。
郭子兴问:“什么外面的事?”
朱元璋回答:“孙德崖在这儿,他以前绑架过您,我们应提前防备。”
郭子兴听后怒气稍减。
孙德崖听说郭子兴来了后,想立即带兵离开。
朱元璋担心发生冲突,于是与孙德崖商定:朱元璋送孙德崖的前营离开,孙德崖带领其余兵马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