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重八把外院另一侧的缸里打满了水,而且拿起扫帚把外院打扫了一遍,然后把高彬法师送的一串佛珠拿出来,虽然不值几个钱,可这是他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他希望这串佛珠能保佑若雪平安,好人有好报。
此时是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春天,朱重八未满二十周岁。
“若雪,俺想把这个佛珠送给你,不值钱,俺师傅送的”,朱重八拿出佛珠递过去。
若雪接过来放在桌子上,“你等等,给你拿包药”,若雪说着上了阁楼,取下一个布袋子。朱重八住的这间屋子顶部有个阁楼,不能住人,却能放东西。
布袋子不小,若雪把十个馒头,两个葫芦水壶放进去,还有两包草药。
“草药按昨天的方法煎服”,若雪说,昨天朱重八自己煎地药。
“咱走了”,朱重八朝院子里鞠了一躬,他知道院子里住着若雪的长辈。
若雪笑了笑,把他送出去,锁好门。
朱重八觉得这笑脸像阳光一样明媚,能治愈人心。
一路顺利,朱重八又回到了於皇寺。
离开太平路,朱重八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能给人治病,是因为认识字,咱也得接着认字,这样才有出路。
高彬法师已经去世,寺里只剩下三个和尚,加上朱重八四个,朱重八再次在寺里住了下来,他把庙里的佛经找出来,认一位姓李的老和尚当师傅,作为交换,他负责照顾师傅的生活起居。
朱重八就这样在於皇寺住了三年,汤和、刘秀、曹秀等童年伙伴有时来看他,他们都已经成亲,朱重八从没敢想过娶媳妇的事,这对他来说太奢侈了,他自己都吃不饱饭,谁肯嫁给他?
这天汤和又来找他:“重八,你听说了,刘福通在颍州起义了,叫红巾军”
朱重八知道颍州,化缘的时候去过,但是他不明白汤和说的这些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重八,你想不想参加起义军,大口喝酒,大碗吃肉”,汤和神秘兮兮地问,他比朱重八大三岁,遇事有主见,有想法,“说不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虽然汤和很激动,但是朱重八总觉得这些事儿和自己没关系,自己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虽然家里没地,于是说了一句:“咱又不会打仗”。
“不会可以学,我找了本孙子兵法”,汤和拿出一本书,在朱重八面前晃了晃。
朱重八眼前一亮,他喜欢一切书籍,于是脱口而出:“借俺看看”。
汤和把书给他,“记得还给咱”。
这小子,从哪儿偷来的书呢?朱重八想着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好些字不认识,得回去问师傅。
朱重八回到寺里,找来纸笔,把这本书都照着抄了一遍。
自从爱上读书后,朱重八有点儿钱便攒起来,买纸和笔,预备着抄书,他平时练字都舍不得用纸、墨,都是拿着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