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留下来和善长一起准备称王之事,这次咱自己去”,朱元璋想了片刻说。
忠勤楼共有三层,他们此刻在二楼,微风吹过,十分凉爽。
“遵命”,刘伯温回答。
刘伯温的性格和李善长还真是不一样,李善长爱热闹,喜欢往人群里扎,人越多越能激发其潜力;而刘伯温却总是形只影单,连张昶都和李善长、杨宪走得越来越近。
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得笑了。
这月十六,朱元璋率领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胡美从应天出发,开始亲征武昌,骑兵、步兵、舟师齐发,水陆并进。
俞朝兴、张焕跟在朱元璋身边,“去把胡美叫来”。
咱得好好地敲打敲打他,让他知道什么是对错,敢插手咱内宅之事,朱元璋心想。
“上位”,胡美很快过来。
朱元璋“嗯”了一声,半晌不说话,胡美侍立在一旁有些不自在。
“青青着急了,想要个孩子”,朱元璋用冷冷的语气开了个话头。
“上位,孩子之事,要看机缘,急不得,臣已经开导她很多次了”,胡美一脸苦笑。
装得还挺像!朱元璋在心里冷哼一声。
“上次在鄱阳湖,你没去,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都去了,这次给你个机会,让你当先锋”,朱元璋说完停了一会儿,凝视着江水,忽然又说:“你不会顾念旧情吧?”
胡美立即跪下,“臣誓死效忠上位”,冷冷渐渐浸出。
朱元璋连忙扶他起身,笑着说:“咱知道你的忠心”。
十月初七,朱元璋率军到达武昌,立即下令围城,让常遇春分兵立栅,围住武昌的四个城门,又让廖永忠在江中将战船联结在一起,形成水寨,阻绝陈理的水上通路。
与此同时,朱元璋派兵分兵攻打汉阳、德安等地,湖北各地相继归附朱元璋,武昌沦为一座孤城,被朱元璋攻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是朱元璋不能在武昌停留太久,按原定计划,他得回应天阅兵、称王。
十二月初一,朱元璋令常遇春率诸将继续围困武昌,自己返回应天,临行前,朱元璋嘱咐常遇春说:“他们现在的处境就像被咱们困在牢中,动弹不得,想冲出来,却被咱们堵住了道儿,时间一长,自会出来投降,他们若出城主动挑战,无需理会,坚守营栅,困住他们即可”。
此时,已经收到张士诚自称吴王的消息,刘伯温真是料事如神啊,朱元璋内心由衷地佩服,看来咱还得再练练,才能比得上这位老先生。
话说谢再兴到了张士诚那儿,总得拿出点儿乘机才能在新环境里站稳脚跟,而他的独特优势恰恰是对朱元璋在浙东军队的熟悉和了解。
张士诚当然也十分愿意发挥谢再兴的优势和特长,反正输了赢了,他都不吃亏,谢再兴这样倒打一耙的将领虽不可重用,但是用来对付朱元璋却是可以的。
朱元璋率军离开应天没多久,谢再兴便带兵攻击东阳,文忠亲自率兵抵御,让部将夏子实、郎中胡深为前锋,与谢再兴的兵力在义乌相遇。
开战之后,文忠亲率精锐骑兵横出其后,将其击败,谢再兴慌忙逃走。
胡深认为诸暨是浙东的一面屏障,一旦诸暨失守,衢州也很难支撑,于是见在距离诸暨五十里的五指山下修筑新城,派兵戍守,随时防备张士诚军队的进攻。
文忠立即采纳了胡深的建议,筑城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很快修筑完成。
对于文忠从容击退谢再兴和修筑诸暨新城的做法,朱元璋赞不绝口,这小子得了咱的真传。
文忠是文武全才,通晓文韬武略,无论从各方面比较,都比文正更像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