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国公爷回到听雨轩,尝着若雪做的点心,“好吃”,他喜欢吃蛋黄酥、杏仁酥,把这两样点心全都吃干净,幸亏若雪在厨房里还留了一些。
“还有没?”国公爷问,似乎意犹未尽,没吃尽兴。
若雪去厨房,全都拿了出来,国公爷把所有的蛋黄酥、杏仁酥全都吃完。
“明天要招待张昶?”若雪小声提醒。
“剩下的让他吃”,国公爷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明天再做些?”若雪问,既然喜欢吃,就多做几次。
“太耽误功夫”,国公爷摇摇头,说:“不管张昶愿不愿意留下来,咱的日子都得过下去,咱礼待他,却也不讨好他”。
“抽时间多看看陈友谅的资料”,国公爷说着心想:若雪是咱的人,可不是专门给谁做点心的。
第二天上午,朱元璋让人把若雪昨天做的点心摆好,不一会儿,刘伯温、李善长陪着张昶进来了。
“上位”,李善长、刘伯温拱手行礼,张昶仍有些不情愿地拱了拱手。
看样子,张昶已经接受现实,朱元璋热情地说:“三位先生请坐”,说着便开始倒茶,“大家尝尝,这是若雪的手艺”。
李善长、刘伯温纷纷夸赞如夫人的手艺好,朱元璋仔细观察着张昶的表情,只见他随手拿了一片肉松面包放进嘴里,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拱手道:“如夫人的厨艺令人惊叹”。
面包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肉松,里面放了很多核桃、松子和葡萄干,,每吃一口都有料。
朱元璋也忍不住拿起一片面包放进嘴里,好像比杏仁酥还好吃。
“张先生以后留在中书省,和善长在一起”,国公爷说。
李善长拈着胡须笑着对张昶点点头。
张昶却把视线稍稍转向了刘伯温,显然在这里,他更相信刘伯温。
李善长颇有些不快,却也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转过头,目视对面的空椅子。
刘伯温立即说:“上位求贤若渴,先生大才,定能获得重用”。
张昶叹了口气,对朱元璋说:“上位,在下愿尽微薄之力”。
“好,好”,见张昶终于松口,朱元璋高兴地站起身,给张昶的茶杯蓄上水,“以后不论先生遇到何事,尽管和元璋提”。
李善长颇有些不以为然,至于吗,高兴成这样?心里忍不住冷哼一声:这个张昶,可能和刘伯温一样,整天躲在自己院子里,除了上位,谁都不搭理,只顾在上位面前耍嘴皮子,具体的事务能指着他们来处理?
当初在定远听闻上位的名声,咱便主动前来投奔,希望平生所学能有用武之地,不像他刘伯温那样推三阻四、忸扭捏牛。这么多年,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粮草供给到调和诸将,哪一样不是他在尽心操持着。
李善长想着想着,越来越觉得刘伯温巧言令色,面目可憎、爱出风头。
朱元璋沉浸在喜悦之中,没注意到李善长脸上的不快。
下午,又收到常遇春传来的捷报,池州罗友贤的叛乱终于被平定下去了,接下来便能继续攻打陈友谅的老巢武昌了。
只要把陈友谅消灭了,便能彻底松口气,朱元璋心想,这些天他夜里做梦都在想怎么打陈友谅。
李善长刚刚送来了诸将今年开展屯田的情况,朱元璋正在仔细地看着,康茂才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一年储存稻谷一万五千石,供给军饷后,还剩七千石,其他将领都比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