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此时已经搜集了不少叶兑的信息,“上位,叶先生字良仲,号四梅先生,是浙江宁海一带的名儒,他的祖父叶培是南宋咸淳进士,父亲叶德象退隐在家,在乡间教学。叶先生有经世济民之才,尤其精通天文、地理、占卜等书。”
宋濂感叹道:“上位,叶先生心系苍生,品德高洁,却不愿入仕,是位真正的隐士”,宋濂说到动情处,吟出一句诗,“清操不争桃李艳,绛纱轻护雪霜寒”。
二人虽然钦佩叶兑的才学、人品,却不知如何请叶兑出山。
难道要与这样的贤德之人失之交臂?朱元璋忍不住心中感慨。
晚上,在听雨轩,若雪拿出叶兑的文章品读。
元末战火连年,百姓流离失所,叶兑不为私利,挺身而出,献计献策,只盼百姓的生活早日安定下来,若雪也深感佩服。
叶兑怀着忧国忧民之心主动前来向朱元璋献计,表达出对朱元璋的认同之感,让朱元璋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平定天下的志向,对元朝的招降更加不愿理会。
“元朝的招降使者已经到了庆元?”若雪突然问,其实她只是凭着对国公爷的了解进行猜测,并无十足的把握。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她怎么知道?若雪敏锐地捕捉到他的表情变化,确信自己猜得没错。
“谁告诉你的?”朱元璋笑着问,他向来精明,努力修炼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惊诧、愣神的表情只在脸上停留了瞬间便恢复如常。
“猜的”,若雪回眸一笑。
朱元璋突然有种中计上当的感觉,若雪竟变得如此狡猾,刚开始问的时候,她并不确定使者是否到了庆元。
好在这个聪慧的女子已经是自己的人,想到这儿,朱元璋对若雪说:“叶兑建议拒绝察罕帖木儿的招降,倒也不急,再等等看”。
“叶先生的计策说明,咱们不用接受元朝的招降也能博得一线生机,国公爷虽然决意不降,但仍然和察罕帖木儿周旋,是想转移其注意力,而且希望借力打力”,若雪得意之下聪明外露,把国公爷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被人猜透心思的感觉并不好受,朱元璋沉着脸问:“你如何知道咱决意不降?”
这声音如寒冰般刺入若雪的耳膜里,原来聪明与自作聪明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若雪低头读书,心中砰砰直跳,不敢再出声。
朱元璋有时问若雪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并不是因为若雪能说出什么真知灼见,而是因为他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人的想法,以此来揣摩对手的心理,而且有些信息只有他和若雪知道,他不希望更多地人掌握这些信息。
见若雪害怕的样子,朱元璋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严厉了,于是又换上一副笑脸,柔声说:“去拿些牛肉干吧,袋子里没有了”。
若雪连忙起身,逃也似得快速出屋,在院子里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委屈、难过瞬时涌上心头。以前打工上班只是担心不涨工资、被强制加班,现在倒好,得随时担心他的雷霆之怒,前一秒还和颜悦色,下一秒就不知哪里出错,触犯天颜,如果时空穿越通道现在出现,若雪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原来吴晓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