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月余的准备,粮草箭羽基本到位,离三月之期还有二十天左右。
再有一个月塞外的冬天就到了,现在到了必须出发的时候了。
早在一旬前,刘轩的奏章就已经送到了朝廷。这样小事本来十常侍就能做决定,只是张让觉得刘轩是皇帝的本家,还是把刘轩的奏章拿给了灵帝。
“这刘轩准备开拔了?他筹备了多少人马?”
灵帝接过奏章扫了一眼,闭着眼睛问张让。
“奏章上说,已经筹备五百乡勇。他先到塞外上任,之后会继续扩充军队的。”
张让不不知道灵帝对刘轩什么态度,小心翼翼的回道。
“控制他军队的人数,不易过多。”
“为何?”
刘轩在塞外,那是外族的地盘,闹的越凶对帝国越好,张让想不明白为什么要限制刘轩的发展。
“这刘轩是个人才,不过他远离朝廷,万一做大,谁能牵制与他?一万人,这是极限,不能再多了。
朕这几日觉得身体每日愈下,怕撑不了多久了。太子年幼,世道不稳,朕的江山,真怕你们守不住啊!”
张让一听这话急的连忙开口道:“陛下多虑了,陛下圣体安康,只是偶感风寒,小人马上找医者能手给陛下诊治,不日就可康复。”
张让等人的富贵,都在灵帝一人身上。灵帝万一有什么闪失,那十常侍的富贵就到头了,甚至有性命之忧。
要说世上谁最希望灵帝长生不死,那非十常侍莫属。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这么多年的相处还是有感情的。
乍闻灵帝身体不好,张让是真的心急。说了几句话,张让匆匆离开去找明医。
看着张让匆匆离去的身影,灵帝叹了口气。
灵帝也不是不想整顿吏治,只是朝廷被士族把持,自己被架空,差点成了傀儡,自己的话不能贯彻。
这才扶持十常侍和士族分权,打压士族,没想到十常侍才情有限,事情越做越遭,终于到了今天这一步。
灵帝也是无奈,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再想改变已经来不及了。
这天刘焉上表,奏请改刺史为州牧,由各郡自行招募军队,保卫各郡的安宁,这样可以减轻朝廷的压力。
灵帝知道不妥,这样会形成一个一个的诸侯国,朝廷的影响力会进一步被削弱。只是鲜卑不稳,羌人造反,各地也有不稳的迹象。
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百姓都控制在士族手里,连兵都征不起来。
不实行改刺史为州牧,这样下去战乱不止,用不了多长时间,国将不国。为了各地的安宁,帝位稳固,灵帝不得不答应改刺史为州牧。
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出一个贤明的帝君,可以改变这一切。灵帝无奈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张让离开皇宫后,召集十常侍商量应对灵帝生病的事。
张让把事情一说,十常侍有些慌乱,一时间人心惶惶,整个大厅乱糟糟的。
“都住嘴,慌什么慌?天塌不下来。”
说话的是十常侍另一个头领,赵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