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轩来到昨天看好的那户人家,在门口转了两圈,实在是拉不下脸来敲门。不由的暗骂自己无用。
想想遇到匈奴人时的渴望和失望,刘立轩知道这世界上和自己一样的人没有一个。就,就当是在演戏,就当是在做梦。
刚鼓起勇气,想上前敲门,有一个下人打扮的妇人从街道的另一边,急匆匆的到了刘立轩身前。
“道长救命。”
刘立轩愣了一下,刚想拒绝,妇人接下来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道长,我家的小少爷在这大热的天竟然喊冷,盖了被子还打哆嗦。怕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给缠上了,道长快去看一眼。……”
这是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这病在前世不算什么,在这个连感冒都能死人的年代,疟疾是真能要人命的病。
“听你这样说,还真有可能。这样,我出来的急没带法器。你等等我回去拿了就回来。你站在这别走,……”
既然拉不下脸来敲门,先救个人打打名气也好。刘立轩打定主意,匆匆的回了客栈。
“店家,你知不知道哪里有艾蒿卖?”
刘立轩的思维,还留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习惯性的用金钱解决问题。
“艾蒿?这东西哪有卖的。道长要是用的不多,我家里到是有些,只是不多。”
这家客栈是刘立轩另找的,一是,离那户人家近,来回方便。二是,从一个公子哥变成一个道士,在认识的人眼里很怪异,容易被人戳破。
刘立轩一听大喜,拉着店主往他家走。
“店家,你怎么会准备艾蒿哪?有什么说处吗?”
一边走,刘立轩一边打听。万一自己的方法别人都知道,那自己还是别露面丢人了。
“哦!我发现在屋子里烧艾蒿,屋子里的蚊子会少很多。我嫌来回去城外割麻烦,从去年开始,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些。每次都是割竿子留根,没现在现在越来越多了。”
“店家高才,这主意好。”
两人说话间到了一个不算大的院落,隔着篱笆看,有三间草屋,不大的院子里种着一行行的青菜。在菜地中的小路两边,有一丛丛的艾蒿。
艾蒿,有三月艾,四月蒿的说法。倒不是说四月以后的艾蒿不好,而是说,三月里的艾蒿可以食用,鲜嫩多汁味道极佳。四月以后,艾蒿味道浓重,难以下咽,失去了食用价值,但是,这时候药效正浓,入药最佳。
看房子的规模和模样,显然客栈赚不了多少钱。也不奇怪,现在交通不发达,城里人虽然不少,大多是本地人,流动人口少,住客栈的自然就少。再加上客栈多,这家店的位置又一般,生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有一个老妇人听到人说话,开门走了出来。
“娘,这位道长需要艾蒿,我带家里来了,我割一点就走,你歇着吧!不用管我。”
店主老娘对刘立轩颇为尊重,又是行礼又是往屋里让,嘴上不住的寒暄。
“道长能来我们这里,可是我们家的荣幸,快往屋里坐……”
看着花头发的老妇人,一副殷勤的模样,刘立轩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前世的母亲,再想想自己现在做的事,让刘立轩浑身不得劲。接过镰刀,躲开老妇人去割艾蒿。
老妇人见刘立轩浑身不自在,不和自己答对,也没在意,话头转向了店主,“三啊!你年龄不小了,还是再续一房吧!……”
“娘!守着客人哪,说这个干嘛?”
“你别走,娘有话和你说。娘老了,说不定哪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