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潜行一百多米后,楚昊天停止了前进,然后爬上身旁的一棵树叶比较茂密的大树,拿出望远镜,向前方看去。
在前方七百米左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群身着茶绿色军服,戴着小顶短帽檐的大檐帽并配有五色帽徽的伪满军组成的队伍正在成包围状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而在他们前方大概三四百多米处,有一个山洞,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里面有四个人守在洞口,其中三名白种人和一名黄种人,都穿着类似苏军的军服。
伪满军的围剿部队在向前推进了一百多米后,停了下来,将山洞团团包围,并没有立刻发起进攻。经过观察,在山脚下还有一伙日军,有数名身穿呢子军装,腰佩指挥刀的鬼子军官在指指点点,其中为首的是一名中佐,应该是这支日军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另外还有一名日军大尉和两名少尉。他们的总兵力大概是五十人左右,其中伪军人数占大多数,有三十多人约一个排,日军有十几人为一个加强小分队,还有两只军犬。伪军的装备基本上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步枪,日军的小分队除了三八式步枪和两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外,还加强了一个掷弹筒小组。另外几名日军军官和一名伪军军官都装备了手枪。
日军在正对山洞的本方阵地上左右各设立了一个机枪阵地,为己方提供火力支援,并压制对方的火力。机枪组由一名主射手和一名副射手兼弹药手组成。日军使用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掷弹筒小组在阵地后方大概一百多米处,日本掷弹筒除了发射专用榴弹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日军围而不打,将苏联人的侦察小分队堵到了山洞里,几名日军军官聚在一起,正在研究作战方案。大概十几分钟后,那名日军少尉来到了队伍中间,对着山洞开始喊话,估计是在劝降对方。但是他喊了几遍,山洞里的人根本没有回应。
随后,那名日军中佐一挥手,由伪军打头阵,日军殿后,开始向山上发起了进攻。在向前推进了一百多米以后,从山洞口传来了一阵枪声。有两名伪军被打倒在地,其他人赶紧都寻找掩护,和山上的人对射了起来,日军的机枪也对着山洞口进行射击,压制对方的火力。
经过楚昊天的观察,山洞里的苏军小分队,主要火力有一支冲锋枪,两三支步枪,可能还有两支手枪和若干手榴弹。火力强度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比,也就是日军想要活捉这几个苏军侦察小队的人,不然的话,只要日军的掷弹筒发射几枚榴弹过去,这场小规模的战斗基本上就宣布结束了。
双方对射了一阵后,枪声逐渐停了下来,日军并不急于进攻,苏军的小分队也想把时间消耗,拖到天黑后,看看能不能找机会突围出去。
不过在楚昊天看来,这几个苏军小分队的人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出现,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楚昊天决定出手把他们救下来,虽然他对老毛子也没什么好感,但是他对东洋小短腿的印象更差。两者相比较,他还是帮老毛子吧。
自己的步枪还有一百多发子弹,手枪子弹还有几十发,手雷数枚。在这里,弹药没办法补充,要尽量少使用。不过对于一名来自未来的王牌特种兵,在这样一个原始森林的作战环境中,楚昊天有信心不用一颗子弹,也能解决掉这几十名敌人。
他从树上下来后,转身向来的方向走去,他要返回森林里做一些布置,然后把敌人引进他的陷阱,一点一点消耗掉他们。
半个小时以后,楚昊天又回到了双方对峙的地方。手里多了一个自己制作的简易的弓箭。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日军的围剿部队正靠在一些隐蔽物后面吃着晚餐,并点起了几个火堆。几名日军军官和一名伪军的军官也聚在后面吃东西。山洞里的苏军侦察小分队的人员也没啥动静,只能隐约看到洞口还有一个人在做着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