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整个冰城,都没有找到可类似,乃至接近的供应商。
不过毕竟光电科研名气在外。经人联系,一家地处郊区的飞机制造厂就走入了视野。
————————
冰飞作为飞机制造商,其实力毋庸置疑。
随着国家在整体战略上的收缩,整个军工行业都在收缩,这些军工大厂,也都开始了军转民的征程。
冰飞的小轿车,面包车,一度还做的还比较成功。可惜他们没有把握住市场的脉络,只喜欢做小型轿车,最后泯然于众。
为了帮助这些企业顺利军转民,国家给了不少配套资金。所以冰飞现在的资金,和技术,都是不愁的。
工大此时还有部分专业与航空相关,很容易的,两家就建立了联系。
虽然冰飞使用的飞机玻璃是树脂材料,但并不妨碍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好项目。每个他们想进入的市场,都有竞争对手存在。
这也是这群企业,扎堆进入轿车行业的一个原因。
而光电科研,经过这段时间的密集宣传,不论是逼格,还是市场,都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双方算是一拍即合,经过几次接触,就达成了配套合作协议。
这种自带干粮的供应商,成永兴最喜欢不过了。
如果光电再要负责开发上游材料的费用,那么这个项目的投资,远不是一亿美元能拿下来的。
————————
玻璃产业,说简单也挺简单,毕竟几千年前,人类就可以制作玻璃制品。
但是说复杂,也非常复杂。
手机的前后玻璃,其技术含量之高,可算空前绝后。大猩猩玻璃等奇怪的名词,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当成永兴拿出技术要求时,冰飞的技术人员,对此并不以为意。他们连飞机都能造,搞这点东西还不是手拿把掐?
玻璃基板,说穿了就是薄玻璃。它的难处,除了材料以外,在于薄。
薄玻璃,实验室里也经常会遇到。做生物实验时,承托样品的玻璃片,就非常之薄。
可是当真的一研究,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此时,国内的玻璃工艺,主流还是浮法工艺。但这种方法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讲,就不合适了。
这里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产能浪费过大。
浮法工艺本身,就是为了大规模连续性生产而准备的。这种生产线,一旦开动起来,其产量,都是每天几十吨,上百吨。
————————
一条普通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恐怕全世界的LCD产量,再放大十倍,都用不掉。经济性很不好。
第二个原因是后续工作复杂。
LCD对玻璃表面的平整度等技术指标,要求相当的高。浮法工艺生产出来的玻璃,要经过很复杂的后续工艺,才可以使用。
经过几轮工艺论证,冰飞的技术人员没招了,最后还是按照成永兴提供的思路,从头开始试验。
————————
成永兴介绍的工艺方法,就是《溢流熔融法》。
这个方法,后世成为LCD乃至手机屏幕领域的主流,但此时,它只是刚刚投入规模生产。
《溢流熔融法》的发明是在1959年,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直到1985年,这个技术才被突破,真正变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生产工艺。
1989年,康宁才刚刚建立它的第一间工厂。正是这间工厂,把康宁送上了玻璃行业霸主地位。
现在还是一切事情的起点。
中国LCD产业,终于与世界同行,一同站在了起跑线上。
液晶产业的第一次景气周期,马上就会到来。
TFT-LCD的大风即将吹起,风口里的一切,都会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