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的初春时节,天气总是叫人捉摸不透,虽是多雨时节,但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这不刚下没多久的雨,天儿就晴了,雨后的空气,叫人吸一口便神清气爽!
黔城郡守府大门外的街边上,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正在撅着屁股,也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大一点的那个光着身子,衣服在一旁晒着。只听年小的孩子问道:“你从哪抓的鱼”
稍大的孩子挠了挠头说道:“那天不是听你说没抓过鱼么,这赶着下雨,保准能有小鱼从河里往外赶,这是我从城外河边带过来的,拿来让你抓抓鱼。”
两个孩子,小的这个,自然便是张武的小儿子张翊了,大的那个,是那天被张翊救的那个小乞丐。
当初张武瞧着小乞丐病的严重,便放在一架马车上,找了家郎中给开了点药,小乞丐便一路跟随马车来到了黔城。
待病愈后,小乞丐每日没事便往郡守府这边溜达,给张翊瞧见了,二人便时常出来玩。
张翊翻了翻白眼,指着水坑里的几条小鱼说道:“你傻不傻,冒着大雨,就去给我抓两条鱼来玩玩”
小乞丐嘿嘿笑道:“不打紧,衣服晒晒就干了。”
张翊拿着小棍子拨弄着小水湾里的两条鱼,也不转头,问道:“你为啥叫小阿三啊,没有姓吗”
小乞丐又挠了挠头,说道:“可能是有吧,不过我不知道。打我记事起,就跟着马老头讨饭吃”
“听马老头说,他当初沿街乞讨,有天晚上讨了口吃的还没吃,就听到有孩子哭声,顺着声音过去,那就是我了…”
“本来他打算走的,可硬是挪不开脚步,没法子,就把那讨来的唯一一个馒头嚼碎,然后慢慢地喂我。”
“马老头总是埋怨我,说就因为我小子,他多挨饿多少次,让我赶紧长大好自己滚蛋。不过他嘴上这么说,实际上对我还不错,弄到有吃的总是让我先吃。”
张翊早已瞪大眼睛瞧着小阿三,此时问道:“那马老头呢,咋没跟你在一块。”
小阿三悠悠道:“死啦。去年冬便死了…...”
“生了病,也没的钱买药。去求人家也没用,这兵荒马乱的,我们这种人多了去了,谁照顾的过来。也就你这心眼好,又是有钱人家,才会救我这种要饭的一命。”
张翊张了张嘴巴,不知该说啥,索性便低下头去,继续拨弄着那几条小鱼儿。
过了一会儿,张翊抬头道:“你既然没姓,那不如跟我一个姓吧,你叫张三,听起来就像我兄弟似的。”
小阿三又挠了挠头:“这不咋好吧,毕竟你是大户人家,我就是个小要饭的。”
张翊有着些许无奈,说道:“又不是只有我家姓张,这天底下姓张的多了去了,难不成都不准我爹可没那么不讲理。就这么说定啦!”
丽日居中,已是晌午,张夫人出府门口,瞧到了和张翊待在一起的张三,便是当初救的那个小乞丐,转头吩咐道:“去拿点吃的过来。”
不一会儿,丫鬟已经拿着吃的回来。张夫人边走过去边喊道:“翊儿,快回来吃饭啦。”
张翊喊道:“知道啦,娘!”起身慢悠悠的回去。见张三转过头来,张夫人向他摆摆手招呼他过来,待张三走近,将手中吃食递给他,满脸笑意道:“吃吧,孩子。”
张三接过吃食,低着头低声道:“谢谢夫人…”
张夫人又说:“你若没地方去,便来我张府做事吧,我让老于教你点拳脚功夫,以后你便陪着翊儿。”
张翊抢着叫道:“那感情好啊!”
张三心中自是十分欢喜,可他毕竟没接触过什么大人物,一时间转不过来弯,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般安静无言,张三便愈发紧张,抬头瞧了一眼张夫人,又赶紧低头,低声说道:“我自由惯了,也不懂你们大户人家的规矩,我…我...”
张夫人见他支支吾吾,便柔声道:“你不必急着答应,等什么时候想来了,来找我便是。”说罢,便带着张翊回府去了。
张三瞧着张夫人等离去的身影,心头想着:“张夫人真是个顶好的人哩…”
午饭过后,夫人见张武心情不错,问道:“何事让夫君如此高兴”
张武回道:“我前些日向朝中请粮救灾,今日已得回复,朝廷会派粮下发,虽然不多,但此举会让很多人活下去!”
午后闲暇之余,张武想到前些日子与黄生的对话,忧心忡忡,随即向管家老于吩咐道:“老于,去把翊儿找来。”
这老于曾经是个跑江湖的,有次保货在西边被人给盯上了,这老于倒也硬气,身中数刀也不跑路,硬是要护着货。
那时张武和当朝陛下正在西边打仗,张武带着小股部队恰巧路过,便救下重伤的老于,给留在营中。
后来回京后,张武觉得这人骨子里有点胆色,并且人也不错,就让他留在府里做管家了。
不一会儿,老于便带着张翊过来,张翊躬身行礼道:“爹,您找我啊”张武摆摆手,老于躬身退下。
“翊儿,你跟我来。”张武边走边说道:“咱们张家世代为将,怎样算得一名好将领”
张翊眼睛动了动,嘻嘻笑道:“像父亲这般,或者是大哥那样的,便是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