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了北燕帝都最快活,最闲适的人。
而最忙碌的人,则是穆元修。
近十来年,自从惠太后掌权后,就开始大肆扩军,不断地攻击周边邻国。
北燕国现在的兵马,足有百十万之多。
除却派出去的五十万兵马,还有五十万分别屯兵于左边和东边。
北燕国地广人稀,人口只有赵国的四分之一,兵马却和赵国一样多。
为了养活这许多的兵马,惠太后除了下令让部下们抢夺他国粮草之外,便是对国内的百姓们掠夺,对富户们收重税。
要不是几个大将军是她的人,手握兵马,臣子们早反了她。
穆元修查看了国库的存银和存粮,心头沉沉。
马上命人重新整顿税制。
并开了粮仓,给贫困之家送粮。
帝都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好。
惠皇后落下的烂摊子太多,穆元修忙到大军们班师回帝都,才想起他回北燕已经有两月了。
只是不知,赵国那边局势如何。
惠太后的人被抓去百里府了,其他人又听说惠太后已死,先皇独子已继位,在跟赵国拼下去,等于白白送命。
几个暗中听命于费太傅的大将,重新整顿人马,归还围困的赵国四城,返回北燕。
看看时间,离开赵国京城已经快两个月了。
穆元修在百忙中,抽空给李玉竹写了信。
又命人拟了和赵国修好的国书,选了和谈的使臣。
当他说出,想和赵国修好时,朝中不少臣子们全都忧心着劝谏道,“皇上,前不久惠妃刚和赵国开战,将赵国边地围困数月,咱们和赵国修好,他们能同意吗?”
“是啊,皇上,只怕赵国会叫咱们赔偿,可如今的北燕,正是困难时期,哪里赔得起?”
“皇上,等过了夏天再说吧,也给赵国一个心理缓和时间。”
穆元修算着时间,不同意,“赵国朝廷有雅量,他们不会要咱们赔的,说不定,还会补偿一些来。”
臣子们苦笑,“皇上,若是以前,赵国可能会补偿,可现在的赵国,据说新上任的皇帝手段铁腕,大约不会补偿。”
穆元修却道,“两国修好,靠的是和谈,朕有这个提议,具体的,让礼部的官员去商议。”
礼部尚书,“……”能不能饶了他?
他做不到啊!
朝臣们只是担忧赵国不会给补偿,并没有反对两国修好。
穆元修便又单独召见了礼部的官员们,商议如何请赵国补偿的事。
末了,他又说,要迎娶赵国三公主为后,请礼部安排大婚事宜。
礼部官员们,“……”
他们的新皇上想什么呢?
那赵国的公主,是他想娶就能娶的?
好吧,他们承认他们新皇一表人才,是人中龙凤,但赵国可不是小国好吧?
怎会轻易将公主嫁来和他们打了多年仗的北燕?
穆元修执意要和亲,礼部官员们无法,只得同意按着他的要求来。
反正啊,公主娶不娶得到,他们可管不着。
礼部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穆元修的亲笔国书,以及十车聘礼,浩浩荡荡前往赵国。
随行的有费太傅,以及十二名礼部官员,和五百名随行护卫。
走了两个月,队伍到了赵国的边地。
早已收到穆元修密信的百里璜,命人打开城门,亲自来城门口相迎。
这让北燕的和亲队们,感到十分吃惊。
赵国的人,看起来不是那么不好相与嘛。
骑马跟在百里璜身侧的果果,以手遮阳,打量着北燕队伍,“咦,小姑父没来吗?”
费太傅和百里璜见过礼,听到果果这么说,便说道,“不知小公子说的是谁?”
他已知道穆元修和百里府的关系,也知道穆元修和赵国皇室的关系,但,他不认得果果。
此时的果果,穿着一身男儿装。
她笑眯眯道,“没什么啦,啊,进请城吧,诸位,一路辛苦了。”
进了凉州城,在百里璜安排的驿馆休息了两天后,北燕和亲队又出发了。
百里璜派了百里睿随行去京城,并送果果见家人。
北地战事已太平,百里府得派人亲自进京述职。
以往是百里璜亲自去,但现在,百里睿都十三了,也该去锻炼锻炼了。
两人依旧是少年打扮,带着一百人队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