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份,天还没黑,保定城的街道便变得冷冷清清的,偶尔路过三两行人,无一不把双手拢在袖筒中,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家里赶。
除夕夜与上元节不同,乃举家团圆的日子,一大家子在屋里伴着火炉,暖洋洋地吃上一顿团年饭,亲人之间说些体己话儿,乐也融融,谁还稀罕在街上游荡?
此刻,徐晋正坐在大厅里悠闲地翻看着一部闲书《梦溪笔谈》,是从附近大慈阁的主持,慧静禅师那里借来的。这个慧静禅师淡吐不俗,乃远近闻名的有道高僧,听说出家之前还是个举人,屋里的藏书颇丰,城中一些贫寒的书生都喜欢跑去找他借书,慧静禅师也总是有求必应。
由于大慈阁离得不远,徐晋得空也会去逛逛,顺便向主持慧静禅师请教些问题,一来二去的便混熟稔了,借几本书自然没问题。
厨房中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小婉和月儿正在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二牛和大宝两人都去帮忙打下手了。
至于徐晋,他倒是想到厨房帮忙,不过却被小婉撵了出来,堂堂举人老爷下厨帮忙,岂不是自降身价,所以徐老爷只负责等吃。
此时的大厅中还摆放着一只炉子,炉子上搁了一只瓦煲,煲里正炖着小鸡磨菇,诱人的香味阵阵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这只炉子的样式跟现代用的蜂窝煤炉一模一样,是徐晋特意找工匠做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煤炭虽然在明朝广泛应用,但蜂窝煤还没被发明出来,所以人们都是烧煤球或煤饼,甚至是直接烧煤粉,不仅燃烧率极低,还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甚至是有毒的一氧化碳,呛鼻不说,还极为不安全。
为了能让小婉有更舒适安全的环境养病,所以徐晋便把后世的炉子捣弄出来了,又教二牛和大宝自己用煤粉制作蜂窝煤,这玩意技术含量不高,试验几次就弄出来了。
蜂窝煤中间留有大量的孔洞,能够让煤炭充分燃烧,几乎不会产生烟气,用着安全又舒适,而且耐用节省。小婉和月儿都十分喜欢,用完后留一块煤种,第二天不用生火,添加新的蜂窝煤,马上就能继续用,方便快捷。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兼政治家沈括撰写的,内容比较枯燥,不过徐晋却也读得津津有味,没办法,在生活节奏奇慢的古代,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不像信息网络化的现代,捧着手机划几下一天就过去了。
徐晋正读得有滋有味,院门却被敲响了,不禁皱了皱剑眉,谁这么没眼色,大年晚的跑来扰人清静。
“呵呵,徐公子,过年好啊,祝徐公子新年大吉,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徐晋刚打开院门,一名中年男子便笑吟吟地行了进来,一边拱手作揖说着吉利喜庆的话。
徐晋好笑道:“梅老板,这话不该明天再说吗?”
这个梅老板叫梅长卿,约莫四十许岁,一脸市侩商人的精明相,徐晋租住的这家院子就他的,这大年三十的找上门,估计是来收租了。
果然,梅老板笑嘿嘿地道:“只要心诚,提前说也一样。对了,徐公子打算几时进京?之前咱们可是说好的,这宅子的租金按月收取,不足一月也要收足一月。”
说完便搓~着手看徐晋,意思很明显,要么你们今晚搬走,要么就交下个月的房租。
徐晋微笑道:“估计初五前后动身,梅老板放心,租金不会短了你的,来,咱们到屋里聊聊。”
梅老板跟着徐晋进了大厅,夸张地吸了吸鼻子道:“真香,徐公子今晚这顿年夜饭肯定很丰盛了。”
徐晋给梅老板斟了杯茶,后者受宠若惊地接过,并连声道谢,眼前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啊。
徐晋微笑道:“梅老板,前些日子送你的蜂窝煤炉还好用吗?”
梅老板顿时眉开眼笑地道:“确是个好东西,生火快,还没有烟气,家里的婆娘也十分欢喜,不过徐公子给的十几块蜂窝煤已经烧完了,鄙人正琢磨着向公子再讨一些,要不徐公子干脆把制蜂窝煤的法子告诉鄙人,鄙人回去自己弄一些好了,也省得麻烦!”
梅老板说完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和热切。
徐晋似笑非笑地道:“这制蜂窝煤的法子乃在下苦费心思琢磨出来的,梅老板轻描谈写就想拿去,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梅老板的笑容顿时僵住,讪讪地道:“鄙人只是觉得这蜂窝煤好用又节省,这样的好东西,徐公子何必敝帚自珍,拿出来造福百姓岂不好?”
徐晋揶揄道:“梅老板这话倒是说得有道理,噢,我听说梅老板家的染坊有祖传的调色秘法,要不咱们一起拿出来造福百姓吧。”
梅老板不由老脸一红,讪笑道:“徐公子说笑了,鄙人就靠这混饭吃了。”
话说这个梅老板是开染坊的,虽然不大,但仗着掌握了调色的“核心技术”,倒也十分吃香,靠染布生意赚了万贯家财,还在保定城中置了好几套房产,成功由苦哈哈的泥腿子,逆袭做了员外。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梅老板家中所谓的祖传调色秘方,其实并不是祖传的,而是早年在苏州染坊中帮工时偷学到的,后来回到保定自己开了家染坊,倒是赚得盘满钵流。
这个梅老板无疑是个精明的家伙,见到蜂窝煤后立即便意识到其中的商机,竟打算空手套白狼,从徐晋口中把制煤的法子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