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钟会起兵(1 / 2)

三国往事 章韩 0 字 2021-05-23

刘禅投降后,姜维却还傻傻地驻守在剑阁关。

刘禅投降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姜维的耳中。

姜维对此事一无所知。

后来,军中有人报告,诸葛瞻已经在绵竹战败了。邓艾大军正朝着成都进军。

姜维这才如梦初醒,他在推测刘禅会作何反应。

姜维想到了三种可能。

第一种,刘禅可能继续驻守在成都。也就是死守在成都。坚持抵抗。

第二种,刘禅可能带着蜀汉的皇室家亲,投奔吴国去了。

第三种,刘禅可能向南逃跑到了建宁去当伪皇帝了。

这三种可能在姜维眼里,不管哪一种都会变成现实。

但是,事实是诸多消息错综夹杂。姜维想着:“皇帝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难道在此等死不成?”

于是,姜维迈出了一步。他带军东行,想先探探路。好知道皇帝现在在哪呢?

姜维的大军浩浩荡荡地驶出了剑阁关。

而钟会这时已经进军到了沛城。并派出了部下胡烈,田续,庞会去追击姜维。

当姜维的大军一路向东到了汉郡的郪(今四川广汉市郪县)。

就当姜维想继续向东进军时。刘禅派人来向姜维通报让姜维投降钟会。

姜维一听这通报,心想:“什么?让我投降钟会?难道。。。。”

姜维不敢再往深处想了。

但刘禅下的军令不能不听。

于是,姜维只能奉命投降了。

姜维只能命令底下的士兵一个个丢下武器。并把虎符等物件派人送给了正在追击自己的胡烈。

姜维这时心情很复杂。他知道蜀汉已经亡国了。再抵抗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于是,姜维带着自己的残兵,一个个空着手。到钟会那里投降去了。

后来姜维到钟会面前投降了。

姜维的部下生气得拔出剑来砍向石头,发泄心中的情绪。

钟会看到姜维已投降。立马上奏朝廷。说已经使姜维投降了。

姜维的部下生气得拔出剑来砍向石头,发泄心中的情绪。

钟会看到姜维已投降。立马上奏朝廷。说已经使姜维投降了。

姜维投降钟会以后,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财物,礼贤下士。接受了不少蜀国官员。并结交了蜀国官员蒋斌和蒋显。

钟会不仅安抚了姜维的部下,还厚待了姜维。

于是,钟会和姜维昔日的你争我抢,战场上的对手。变成俩人把酒言欢。关系甚好。

他俩关系究竟好到了什么程度了呢?

他俩经常出门一起坐马车,坐就坐在一起。整个一对“好基友”。

长史杜预曾说过:“中原名士相比,诸葛诞,夏侯玄也不能超过姜维。”

这可见姜维的实力和名气在魏国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26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以伐蜀之功劳,册封钟会为司徒(三公之一),并封县侯,食邑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封邑千户。

灭蜀之后,钟会就有了谋反之心。

钟会的谋反之心,可能是和姜维密谈中。确定的。你想想这么要好的两个“好基友”。什么事都可以说出来的。

姜维,你别看他天天北伐。整个一个战争狂,为刘禅出谋划策。但是,现在好了,主子没了。姜维难免没有一些侧影之心。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姜维非常明白这时候知道,是时候该自己干了。

其实姜维也有自己的野心。前些年,他为诸葛亮左右,效犬马之劳。诸葛亮死了。姜维又要扶持自己的主子——刘禅。

好了,这两个人都没用了。下来,就看姜维自己单干了。

而姜维想要单干,他还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盟友。一起干。

如果是自己单干的话,多半会失败的。就像当年的吕布。

找一个合适的盟友自己干,那可成功几率大增。

其实姜维早有自己单干之心。

只不过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现在好了,形势大有前途。

于是,姜维这么聪明的人。在投降之后,选择与钟会一起“创业”。

而且,姜维和钟会,他俩一拍即合。都有谋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