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还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叫“阮步兵”。
后来,皇帝准备赐给司马昭九锡之礼。司马昭在这个时候还要自封晋公。
这样的大事,司马昭肯定是要找个人来写一篇“劝进文”来上奏皇帝的。
于是,司马昭就看中了阮籍。阮籍的文学水平在当时名士群中还是比较有威望的。
司马昭便让阮籍来写这篇“劝进文”。
可是阮籍当时因为喝醉了酒。竟然忘记了要做这篇文章的事。等到司马昭派来的使者来取的时候才开始写。
在阮籍写的这篇文章中,文风丝毫不改,拥有清新庄严的文辞。被当时的人所看重。
后来阮籍被礼法之士何曾等人厌恶,然而阮籍是得到司马昭庇护的人。他们也不敢对阮籍怎么样。
阮籍最终得以保全性命。最后终其天年。
在“竹林七贤”中还有一个人也能写很好的文章,这个人就是嵇康。
嵇康平时好谈论老庄之道。
早些年,嵇康与毋丘俭关系密切,在毋丘俭举兵之时,想一起和他起事,但是被人阻止了。
后来,嵇康的朋友山涛(另一位名士)。投靠了司马氏,当上了吏部尚书。
山涛在朝廷当上官后,还不忘他的好友嵇康。
于是,山涛就曾经劝嵇康出去做官。
而嵇康因为个人原因。后来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山巨源就是山涛)。
后来朝廷查出嵇康有“非汤武而薄周孔。”而且不满当时掌控政权的司马集团。
嵇康被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所厌恶。后来又因知人之事。被连坐。最后被司马昭处刑了。
“竹林七贤”中除了阮籍和嵇康。还有一个资质雄厚的长者。他就是山涛。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
他之所以加入竹林名士。是靠着他的风神气度。
而且嵇康和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向秀也是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的。
山涛在竹林之游中,是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所谓”竹林七贤”就是在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在竹林中游玩互相认识和交流的朋友。
“竹林七贤”有点像当年“建安七子”一样。只不过“竹林七贤”都是三国末期的七个名士。
这七个名士在竹林里游玩。唱歌,交谈。。。。
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当时魏国统治者们所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