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年,自从姜维在段谷败给了邓艾之后。因为死伤无数。许多人都因此怨恨姜维。
但这件事也不能怪姜维。
姜维在段谷之战中,因为胡济失约。最后导致一场惨败。
后来,因为陇西战线形势不稳。
因此姜维也被后主刘禅降职了。降为后将军,行大将军。
针对姜维数次北伐失利。北方前线连年征战。人民群众也受到了牵连。
当时就有一位蜀国国内名叫谯周的学者,谈论到尚书令陈袛和姜维北伐的利害。之后写成了一,叫《仇国论》。
这个谯周当时在蜀国任中散大夫。声望很高。
而且谯周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是《三国志》著作者陈寿的老师。在后人写的《谯周传》中也提到了陈寿这个人。
其实这个《仇国论》是谯周用来批判当今蜀国高级统治者和姜维连年发动北伐的一些弊端。
《仇国论》内容是虚构的国内议论。这里虚构的人物对话与现在蜀国与魏国的敌对关系很类似。
并且人物对话跟姜维所想的,所倡导的立场相反。《仇国论》里面的内容,作者就不一一举例了。
就是这样在人民群众已经厌烦战争的情况下。姜维仍然又要北伐了。
257年,魏国内部发生了诸葛诞的叛乱。
姜维这时发现了战机。
于是,姜维趁着魏国关中空虚率兵前往秦川一带。
姜维率领的万人大军出了骆谷到了沈岭一带。
在那时,长城附近囤积了大量谷物,但是守兵很少。
当时的魏国大将军司马望和邓艾据守长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