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看到信后,并没有回信。反而是派人去种菜,与往常一样与诸将下棋,射箭。
陆逊没有回信。这可急坏了诸葛瑾。
于是诸葛瑾亲自前来会见陆逊。
陆逊认为皇帝(孙权)已经大驾东归了。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而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施展一下灵变的计策。然后赶紧退兵。
后来陆逊和诸葛瑾商量计策如何退军。
最后,陆逊和诸葛瑾按照计划进攻襄阳。让诸葛瑾率领水军。陆逊自己率领陆军。两路并进向襄阳进军而来。
这时的魏向来就怕陆逊。一看见陆逊的军队。就立马回城。
陆逊和诸葛瑾抓住时机。进军前行,并虚张声势。
这样以来,本来就怕陆逊的魏军就不敢进攻了。
当陆逊的军队到了白围(今河北汉川西北)的时候。陆逊命令军队扬言狩猎。暗中却分兵进攻江夏和石阳等地。
吴军所到的地方,魏人(魏国居民)皆放弃自己的物品逃入城内。而大批的魏国居民们逃入城池的时候,由于人太多。以至于将城门堵得水泄不通。城上的魏兵无法将城门关闭。魏兵只能杀了这些平民。然后城门才得以关闭。
吴军在这次行动中斩俘了魏军千余人。后来,在陆逊和诸葛瑾的命令下。安全撤回了东吴。
在嘉禾六年(237年)的时候。当时的吴国中郎将周祗受孙权之命赶赴鄱阳郡征兵。
周祗在赶赴鄱阳郡之前。曾经问计于陆逊。陆逊的意见和孙权的意见正好相反。
陆逊认为鄱阳郡的百姓们很难调动起来。还是不召为妙。
周祗没有听从陆逊的意见。皇命不可违。周祗等人只能硬着头皮去鄱阳郡征兵。
而结果激起了鄱阳郡的民变。
在这次民变中,以吴遽等人聚众起义。他们杀死了周祗等人。
陆逊得知鄱阳郡民变的消息后。与陈表一同征讨吴遽等人。后来陆逊派人去招安吴遽。
吴遽果然同意招安了。这次鄱阳郡的叛乱就这样结束了。
陆逊招安吴遽之后,得到了吴遽的精兵八千余人。鄱阳三郡得以平定。
后来,陆逊任命在这次征讨叛乱有功的陈表为偏将军。并晋封爵位为都乡侯,在东吴的北边驻守章坑。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的时候。东吴政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孙权的前任丞相顾雍去世了。
顾雍死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丞相。因为孙权这时最值得信赖的人也只有陆逊了。
就在陆逊出任丞相不久。当时的皇太子孙和一派和弟弟孙霸一派已经开始形成了对立。
两个太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两宫并立。
除此之外,朝廷的内外的官员,也意向不同。两个太子各有自己在朝廷的势力。
全琮看不下去了。便写信给陆逊。告知情况。
陆逊得知消息后,认为这些江东子弟们应该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来晋升。不应该私自邀利取荣。
于是,陆逊保持了中立立场。不私自偏向于两个太子的其中一个。因为这时的陆逊很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朝廷内已经形成了两个势力。组成了不同的两个派别。这是中国古代人们最忌讳的事情。
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陆逊对两个太子之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孙权和皇太子孙和的关系开始变得恶化后,皇太子孙和的亲信曾经藏于孙权的床下。这样做,是为了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立孙霸为储君之事。
孙和得知消息后。非常恐惧。这是因为孙和的皇太子之位很可能要被自己的父亲孙权废掉。
于是,孙和秘密地召见了自己的亲信陆胤。请他乘机到武昌的机会请陆逊帮忙为自己出面申辩。
不仅孙和求于陆逊,连孙和的老师吾粲也多次与陆逊互通消息。
陆逊得知消息后,便很老实地屡次上书孙权不要废除皇太子。陆逊上书的内容是陈述了嫡庶之分。(因为孙和是庶子,孙霸是嫡子)。并请求进京当面解释。
孙权得知陆逊上书之后。孙权开始怀疑陆逊是否在打听宫中机密。
于是,孙权以流放之罪。流放了陆逊。
后来,孙权有发现吾粲因为和陆逊通信。孙权下令将吾粲抓进监狱处死。
陆逊虽然没有被抓进监狱。但是孙权也没有轻易的放过他。孙权派遣使者多次写信给陆逊,责备陆逊打听宫中机密。
245年,陆逊最终忧愤而死。
陆逊死后,由于长子陆延早早地夭折。陆逊的次子陆抗继承了父亲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