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残酷的战役从清晨持续到了正午,八旗子弟的尸体铺满了旷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眼见伤亡越来越大,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战后他才知道,这支凶猛异常的部队便是袁崇焕新组建的“关宁铁骑。”</p>
因此皇太极这次的沈阳设伏计划,不仅想除去袁崇焕和满桂,还想将袁崇焕的这支关宁铁骑也一并除去。</p>
有了这支精锐驻守宁远,八旗军再也未敢进犯,皇太极此次即便是要佯攻,所选定的城池也是锦州而非宁远,因为在宁远,有他一生都难以挥散去的梦魇。</p>
如果有人认为宁远这一战的大捷,还不足以证明关宁铁骑的强悍无敌,那么历史上在崇祯二年北京城下的这一战,就足够证明其伟大了。</p>
崇祯二年秋,皇太极为了避开关宁铁骑,率三万大军绕道蒙古草原并突破喜峰口入塞,毫无准备且战力低下的明军在八旗军如狼似虎的冲击下,顷刻间土崩瓦解,仅仅不到四天,后金大军便合围了京城的最后一道门户:遵化。</p>
袁崇焕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惊,京城一旦告破,大明可就是要亡了,他急忙从关宁铁骑中选出了九千精锐,连夜驰援京师。要知关宁铁骑本就是精锐部队,袁崇焕带去的这九千人真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p>
谁知皇太极乃是有备而来,他并不急于进攻京城,而是率领着八旗军与袁崇焕玩起了捉迷藏,在京畿之地兜圈子。</p>
待千里勤王的袁崇焕和关宁铁骑在京城下追上后金大军时,早已是累得人困马乏。</p>
皇太极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要在崇祯和明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全歼大明最强悍的部队关宁铁骑。</p>
皇太极认为,袁崇焕的人马千里奔波,人数又不到己方的三分之一,肯定会采取守势,于是他便准备调集全部人马,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冲垮关宁铁骑。</p>
可谁知袁崇焕竟然趁对方调兵之时,突然率军发起攻击,八旗军并未布置好防备,猝不及防之下,队伍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p>
经过四个时辰的激战,后金大军支持不住开始退却,三万八旗兵就这样被九千关宁铁骑所击败,威震天下的八旗军,再一次败在了关宁铁骑的铁蹄之下。</p>
或许有人会问,关宁铁骑在当时既然如此天下无敌,大明为何还会灭亡?</p>
只能说那时的大明已是病入膏肓,绝非是一支不到三万人的关宁铁骑所能挽救的,但正因为有这支精锐部队的存在,大明才能得以“存活到”公元一六四四年。</p>
祖大寿听了吴三桂之言,颇为不以为然,皱眉道:“杀鸡焉用牛刀?再者说来,袁督师已吩咐过,见到他的信号前,绝不可将鞑子杀尽,更不可取了阿济格和范文程的性命。”</p>
一直默不作声的总兵赵率教忽然笑道:“祖老弟此言差矣,陆大人心地仁善,由你的关宁铁骑出战,正可以减少我军的伤亡,只要你传令下去,命部众不可靠近敌方中军,自然也就不会伤了那二人性命,怎么,难道祖老弟舍不得你那些宝贝铁骑,生怕折损了他们不成?”</p>
原来,祖大寿和赵率教虽然都是袁崇焕的心腹,但显然袁崇焕更信任性格耿直的祖大寿而非心思巧妙的赵率教,便将祖大寿任命为关宁铁骑的统帅。</p>
故而赵率教虽然也同样勇猛善战、勤身奉公,且并非心胸狭隘的小人,心中却也不免对这件事颇有微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