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是专门来找你的。前段日子我都在上海,来这里也算容易,就想着来看看你了。”潘富笑道。
“潘大哥你先坐,我给你泡杯茶。”付可乐忙着去倒茶。
“你这次来杭州之后,就没有回过天津吧。你父亲的义诊现在不得了,每次都是天还没亮的时候队伍就排满人数了。”潘富道。
“嗯,我没有回去过。我父亲的义诊最后还是得停的,至少在天津要停,可以到别的地方继续。天津,早晚要完全落到日本人手里,就连天津的美英法租界都不一定能幸免。”付可乐语出惊人道。百里藏锋现在做了日本天津驻屯军新司令长官的护卫队队长,付可乐觉得自己完全能够掌握日本人在华北的动向,所以一直没有催着父亲转移。真要是到了天津沦陷的那一天,不止父亲,就是天津精武体育协会的霍冬阁他们,付可乐也一定会要求他们提前撤出来的。
潘富忧心忡忡道:“说出这样的话,看来你也很不看好华北的形势啊。”
付可乐道:“潘大哥你肯定也能看清楚这一点的。华北地区,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肥肉,日本人都已经咬住一小半了,它怎么可能忍住不完全吞下去呢。”
潘富轻抿了一口茶,道:“我也知道华北迟早要丢,想听听你对会在什么时间丢的判断。”
付可乐蹙眉道:“如果非要我说个时间的话,应该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底之间吧。”百里藏锋最近的那份情报,足以支持付可乐做出这个判断。
潘富惊讶道:“这么快啊。难怪少帅心急如焚,急着要找出对策。”
付可乐同情道:“日本人推进在中国侵略进程的每一步,都会让国人对少帅有更多的怨言,給少帅身上施加新的压力。”
潘富道:“是啊,很多时候我也为他感到难过,感到不公平。日本人和他可是有杀父之仇的,少帅怎么会消极抗日呢?当时日本人在东北动手,捡的就是少帅将主力部队调入关内帮着蒋校长打中原大战以后。少帅因为觉得东北兵力不够应对日本人,又听了蒋校长的话,把希望寄托在国联的调停上了。结果却背负上了这么沉重的骂名。”
潘富作为张少帅的幕僚,情感上肯定是倾向他的。而实际上,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整个中国官方机构的态度都是要避免日军将冲突升级,防止日军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东北。少帅本人,更是在事变之前,就得到了日本人准备要挑衅生事的情报。所以这个时候张少帅下令部属枪支入库、不要抵抗是此种局面下比较正常的选择。
然而,随后日军的野心已经完全暴露,要吞并整个东北的意图昭然若揭,这个时候,包括蒋校长在内的国内意见都是希望东北军抵抗的,可是张少帅既没有下令守锦州,也没有守热河,甚至后来的长城抗战东北军也没有参与。所以,中国民众骂他是“不抵抗将军”也不算是真的委屈了他。若不是少帅之前已经两次通过“东北易帜”、“进兵关内”这两个事件支持、帮助了中国统一,民众骂他的话语就要难听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