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卡各种混,混到1923年的时候,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认识了格林,并将有关德军全体军官详细资料的情报通过格林,献给了西特勒。后来,为了给重建德国潜艇部队打好基础,他又多方奔走努力,去大阪找日本人合作潜艇计划,去马德里找西班牙人谈潜艇计划,并最终为德国u型潜艇的建造做出了贡献。他还巧妙引导西班牙国王对鱼雷产生了兴趣,让他使用德国的资金在西班牙建立了鱼雷工厂,使得德国能够提高对鱼雷的研究水平。
他的一位上司这么评价弗兰卡:“政治和外交是他的强项。他善于与任何阶层的外国人打交道,并快速赢得他们的信任。没有哪个区域对他来说是禁区,他可以出入任何地方,接触所需接触的人,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展开工作,而且还能以一副天真无邪的面孔出现。”
到了1934年的时候,弗兰卡的仕途停滞不前,卡在上校军衔的老式无畏级战列舰舰长上好些年。因为海军司令里德尔不喜欢他,还因为军队的高级将领们普遍认为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而更像一个心灵复杂的政治家、外交家。大名鼎鼎的潜艇“狼群”战术的发明者邓尼茨也认为弗兰卡太神秘莫测、太政治化,甚至称他“是个心里装着很多灵魂的人”。到了1934年9月,他被退二线处理,送到一个海军基地当岸防主任。
没过多久,命运女神再度眷顾他。原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帕齐格,因为与党卫军保安处的首领黑因里希之间的倾轧而被强迫辞职。德国海军总司令里德尔问帕齐格谁能接替他。帕齐格果断推荐了弗兰卡,他认为没有人比弗兰卡更合适这个职位。他评价弗兰卡:办事守口如瓶,举止彬彬有礼,为人诚恳大方,行事谨慎顽强,对事物有非凡的洞察力,见多识广。弗兰卡的军衔级别也正合适,服役记录完美,在外国有良好的关系网,在政治上、军事上、尤其是谍报工作上有经验也有突出能力,亲**的立场也容易被**所接受。
最终里德尔尽管不喜欢弗兰卡,但是他更不喜欢军事情报局的控制权落到德国陆军手中,只好在1934年深秋将弗兰卡召回柏林,让他尽快熟悉谍报工作事务,然后捏着鼻子向上面举荐了弗兰卡。
西特勒很快认可了弗兰卡这个人选,并且特意选择了1935年1月1日,弗兰卡的48生日这一天,正式任命他为德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局长。
弗兰卡出任军事情报局局长后,西特勒亲自接见了他这位新人局长,并对弗兰卡表示了自己的期待:“我想建立一个英国情报局这样的机构,团结一群人,满怀热情地去工作。”原来西特勒是抄的英国人的作业。
弗兰卡不负重托,一上任就把重心放到两个关键点上:第一点是先与盖世太保、党卫军达成协议、划分各自的职能权限,明确军事情报局的权利和义务,避免资源浪费和再度发生内耗;第二点是要积极地网罗优秀人才,扩大队伍,加速在国内外建立一个组织严密的间谍网,重整德国的军事情报工作。
第一点他很快就成功达成了,重点就变成了一个,那就是人才。他很快就得知了,国防部在柏林军事学院正进行一期情报官员的培训,而且一年的培训期很快要到期,在一个月之内就要进行毕业考试。弗兰卡立刻开始运作,希望把这三十个人尽量多的拿下。
因为这是整个德国的第一期情报官员培训,所以这三十个人还没毕业就被很多用人单位看上了。各个军事单位也许不是都特别想要间谍人才,但是反间谍人才那就是哪里都非常需要的了。弗兰卡费尽心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为军事情报局争取到了十个名额,而且是有优先选择权的十个名额。
弗兰卡已经在心里把这十个名额视为自己的核心骨干力量的来源。他决定在毕业考试之前就对这些人进行自己的观察和评估。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早一点多下功夫,到时候自己能选出最优秀的十个人,看走眼的可能就会降到最低。
巧的是,1935年1月1日,对于中国也由着很特别的意义。因为在这一天,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成功强渡乌江,随后占领遵义,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修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