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军事学院的前身是高级军官学校,创建于1810年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学校。学院隶属德国国防部,院长为少将军衔。学院每年平均要培训约2000名军事参谋人才,这些人才分为三个系来进行组织教学,即基本系、参谋系、军种司令部专业系。差不多就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意思。三年都读完,能够毕业,就是一个合格的联合参谋了,派到任何军种、兵种都能真正起到参谋的作用。
付可乐要插班的这个一年期的情报官员培训班是不属于这三个系里的。因为德国国防部日益感觉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而德国此时竟然没有专门的情报官员培训学校。所以国防部就委托教学实力最强的柏林军事学院特别举办一期情报官员的培训,再根据培训的效果来决定,未来是否在柏林军事学院增加设立长期的情报专业课程。
事关学院荣誉,能否成为德国最早的情报官员培训学院,还关系到学院未来的经费和发展,所以院方非常重视这一期培训班,虽然只有三十名学生,院方还是组织了最强大的教学团队,并且在训练资源、医疗、饮食、住宿等各个方面都给与了最高级待遇。
让付可乐插班是来自德国国防部陆军部的要求,院方虽然不是非常情愿,表面上也只能配合。但是将来付可乐能不能毕业那还是院方说了算的,这是德国人的严谨性格决定的,谁也不可能在这一点上被区别对待。
军部要求培养的情报官员,实际上就是高级间谍。培养的目标能力,不单单要善于执行间谍任务,还要善于执行反间谍任务;不单单要会做贼,还要会抓贼。
作为德国第一所培训情报官员的军事学院,这个培训的课程设定并无先例可循。柏林军事学院最终确定的方案是四门课程,培训的周期已经定在一年,把最重要的四门课程学好、学踏实,比蜻蜓点水一般把所有东西都过一遍,效果要好得多。
四门课程包括:一、战斗课程,主要包括搏击和射击,略懂爆破;二、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发报和译电,粗通拍照;三、外语课程,俄语、法语、英语中至少要精通一门,掌握两门,了解第三门。四、侦察反侦察课程,战争状态下主要是围绕敌我重要军事目标进行,和平状态下则是如何潜伏或者发现敌方间谍。
付可乐来这里接受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他想通过这次培训引起德国间谍机构对自己的兴趣,在拿到德国国籍之后,再拿到德国间谍机构的职位,让自己将来的对日斗争能占得一个有利位置。二是他想通过这次培训,提升自己在军事情报工作方面的资历,为自己在复兴社特务处的潜伏与发展增加筹码。除了这两个主要目的,培训课程本身也是有一些价值的。
既然决定要引起德国间谍机构对自己的兴趣,那就需要展现出超强的实力。于是,自从1934年11月1日,付可乐在进入培训班之后,他花了七八分的力气,仅仅过去一个星期,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原本对他学期末段插班很不看好的教官和同学,眼珠子掉了一地。
最早表现出他实力的当然是外语课程,俄语、法语、英语三位外语教官早早就承认了付可乐的三项外语水平强于自己,学院表示不意外,因为早知道付可乐是著名语言学家夏礼辅的外孙。学院选择这三门语言,是因为英、法、俄和德国一样,是欧洲最强的四个国家之一。
然后就是战斗课程,付可乐的射击水平刚开始还只是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准,之前在天津站的时候,他们的射击训练要去驻军部队的靶场,子弹也给的不多,所以他练的时间很短。在这里,靶场随便去,子弹随意打,这样的待遇下,付可乐的射击技术直接往神射手级别飙升上去。
射击是一种精度掌握的技术,需要用良好的记忆不断修正偏差,还需要控制好心理的波动,用稳定的手做出准确的动作,也需要一些风速、距离、高度等的快速计算。上面这些都是付可乐非常擅长的,相关的重要元素都是他的特长,结果就毫不令人意外了。没过多久,他就能做到弹无虚发,枪枪命中靶心了。然后他就开始玩一些花活了,比如双枪齐射,比如蒙眼打靶,比如拆散枪、组装枪后再打靶,还丢出去一些小物品打空中的移动靶。
射击教官沦陷之后,就轮到搏击教官了。在天津站的几个月,付可乐日常的陪练高开天可是津门无极拳的传人,高开天早就对他毫无保留,倾囊而教。付可乐的无极拳火候未到,但是拿来对付这里的搏击教官已经够了,何况付可乐是练过很长时间拳击的,教官那一套能耐早被他看清楚了。
接下来是发报和译电。发报他在天津站没亲自练过。因为天津站就一部电台,平时大家轮到训练发报的时候,机时有限,他就都让别人先练。但是原理他是非常清楚的,看别人发报他也看了不短的时间了。可柏林军事学院的教官并不知道这些来龙去脉,在教官眼中,就像看到了灵异事件一样,明明付可乐一分钟以前还是完全不会的,转了一圈过来他就成了一个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