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论折扇精美风雅之时。众人已经到来贡院的题名碑林之中。自宋朝建|隆元年开始第一场科举取士至今。按一次一块碑
里立有三十多块石碑。来到此的之后。众人的逐渐从折扇转移到题名碑上。带着激动崇敬之心。瞻仰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想到以后自己的名字也将刻在其中。留名青史。受到后人崇拜。谁也没能掩饰住兴奋之情。如果不是有礼官在旁。恐怕有人忍不住喜极而泣了。
进士题名碑制式大体规范。碑首以卷云纹为主要纹饰。基本刻有统一的篆体字“赐进士题名记”。材料为白色大理石。而题名碑的格式为碑首刻铭文碑名。身为正文内容。以正楷直排刻写。碑身分为了两个'。上部为皇家示。申明朝廷开科取士的动机目的。伴随一系列溢美之词。下部则为进士名录。
在礼官的指引下。从从来到碑林最深处一块痕迹明显较新。用红绸布盖住的石碑前。不用提醒。谁都道这块石碑就是今科进士的题名碑了。几百个进士围观。有红布挡住。看不清上面的内容。让人焦急不已。纷纷哀求似的看着一旁的礼官。
“吉时未到。诸位急。”礼官笑容满面说道。
古代吉凶之说入人心。做什么情。都讲究趋避凶。听到礼官之言。众人也没有办法。只能忍住焦虑心情。待会着所谓的吉时到来。
心中着急。加天闷热。刚刚觉的清凉一些的进士。又开始大汗淋漓起来。特别看到楚质几人。抚扇摇。轻松意样子。心中羡慕之意。越发浓郁。
好容易熬到礼官所说的吉时。个进士齐心协力之下。石碑上的红布瞬息被扯了下来。|的一下。前立即挤满的心急如火的进士。
只见碑铭上部为皇家示开头。是书写示者的官名和姓名。也就是赐进士翰林院学士臣赵概奉撰字样。接下来便是示正文。无非是今科录取了多少人之类的话。示之下。是当科的进士题名。直排书写。先书写名次。最为醒目的自然是第一甲赐进士及第。而其中又以冯京的名字排在第一。让难以忽视。
近五百个士姓名及籍贯。密密麻麻的刻写在石碑正面。而碑铭的上部又有示之类内容。余下的空间也不多。以刻写进士的名字也不会太大。有些站太远的进士。根本看不到己的名字。心中着。忍不住用力往里挤。场面顿时变的热闹之极。
好不容易等四百九十八进士。一一找到自己名字所在位置。心满意足的散落开来。热切的抒发自己心中的激动时。礼官也随之站了出来。宣布此次题名活动结束。任由诸位进士自由活动。
的进贡院朝圣。后必有机会再来。进士们当然不愿意这么快离去。成群的观赏起碑林中的其他进士题名碑来。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高官大臣的名字。却激发了不少人的雄心壮志。都是在碑上留名的。既然人家可以做到这步。那自己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是现代人。心情激动难以自抑。会有许多可以抒发情绪的选择。但是在古代。特别文人雅士。一般来说。只有一选择。那就是吟诗填词。要知道许多文章诗篇。都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才的以留传后世。为人所知。
就待进士们灵感迸发。诗如泉涌之时。却忽然发现了个问题。这里是贡院先师圣庙碑林。旁边都是石碑建筑。偶尔有几棵树木。却少了吟诗填词必备的文房四'。而且这次是来祭祀圣师的。不是参加文人宴会。谁也没有准备有笔墨纸砚。
虽然说进士之中也不缺乏记忆力强悍之人。偶尔有几个还能做到过目不忘。况且自己所作诗词。短时间之内。也不至于遗忘。但是已经习惯在吟风咏月时留下墨宝的文人士子们。面前没有笔纸。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有的进士才诵了句诗词。下意识的想执笔写下。却发现没有。文思顿时受到影响。
当然。既然有人能随身携带书籍。那自然会有人随身携带笔墨纸。问题是僧多粥少。几百个进士。一人一首诗词。就有几百首之多。况且有的人作起诗词来。都是量产的。能随身携带的纸张。肯定不会太多。当然满足不了众的需求。有几个的进士。立即想到去贡院向官员们求取。虽然众人都觉的有些不意思。但是无奈之下。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