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中密传中的密传,以液银所润后土与灵石淬制罡晶炼出的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固然不在话下,且自然归入圣后王母门下。不仅落户仙籍并入册仙典,一跃而成天界上仙。
再有王母这株大树庇荫,进而位列仙班,其实已获不死之身,与天地共存。
且不说那些一生一世都在寻觅仙踪,苦苦修仙的寻常道门中人了。就是比起那些由仙宗所创的仙门弟子,有了仙识,修行数百年,即便有仙缘,进而得到仙宗点化,也不过得而成为界下散仙。还想要修成天仙,直至封神列班,其修远得很呢。
相比之下,那才叫真正的一步登天。
如此这般,道门中的仙修之人,知道这个机密,还有谁耐得住寂寞?又有谁不想以在世之身试一试?
但天峕似乎还在不知足,脸上神情变了变,又紧接着追问婆婆道,“婆婆刚才说,世上有三种人上峰盗土。那第三种人,又是些什么人呢?”
“第三种人……”那婆婆听了天峕的追问,不觉楞了楞,似乎很意外,没有很快回答。
以往这道上所遇之人,论及到第二种人之后,大凡也就不再问下去。他们无不眼放异彩,手舞足蹈,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人生苦短,在这人世上,还有什么比得道成仙,得仙籍入仙典而位列仙班还诱人的事?
因此,往常婆婆说到这里,冷眼旁观,即知这些人也就是这第二种人了。
然而,这小道士居然问起第三种人来了。
婆婆不由得认真上上下下打量天峕。这小道士没有喜形于色,更没有舞之蹈之,眉宇间似乎还苍桑着淡淡忧思。
婆婆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小小年纪,竟尔如此深藏不露?在这条道上,老身阅人无数,却堪不透你小子?
虽然很伤自尊,婆婆还是个忍不住,反问了一句:“还请恕老身多言。老身也有一问,道长是来自哪座神境仙山,哪一座名观仙宫,又哪一位仙师宗门?”婆婆一连三问。
“小道来自葵山,无来无观,庶门弟子,在道门中均不值一提。”天峕短短数言,连答三问。
这番答问天旹自入观就答的人模狗样。只是那婆婆一会道长,一会小哥,但天峕仍以小道自称。
“葵山?”那婆婆摇了摇头,“不是蜀山峨嵋?又或者茅山崂山终南山?”
婆婆一边嘴里发问,一边轻轻摇头,这番自尊伤得有点重了。偏偏如此,婆婆更想探个究竟。
相对于踏上盗土之路的人来说,毕竟前路莫测,能遇上这位活了不知几十年还是几百年的婆婆,当然更想从婆婆口里打听点什么,而且越多越好。
这些人中,为了取得婆婆信任,也不乏将身份来历细细说与婆婆知道的。
至于所说是真是假,那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反正婆婆也不可能去打探端的。
也因此,这位婆婆虽然居于大山深处,但对于天下有名的仙山神境,大观名宫,神祖仙宗,其实知晓不少。比如,婆婆前面所列道家著名仙山的修士,婆婆都有所遇。
“惭愧。小道自入道门,就在葵山当道士。来到此间,也是小道第一次步出葵山。”
“噢,原来山野村妪遇到的是一井底之蛙了啊,老身果然没听说过那什么葵山。”婆婆摇着头,“你这葵山在东还是在西。是大成国境内还是域外。”
天旹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