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四章 长恨歌(十二)(2 / 2)

三国之楚鼎 温风 0 字 2021-05-18

曹操明白荀攸的意思,哈哈笑道:“公达一语惊醒梦中人,曼成,我出不出兵不是刘公山说了算,只取决于我愿不愿意。”他看了一圈,看到在满宠身边的赵云,“子龙,就由你带人送信给刘使君,说明我曹某人对杀贼安民的心愿,就算刘使君不答应,我也要出兵。”

这一决定让曹老板日后悔青了肠子,每每想起,都让他悲愤欲绝。

居巢,扬州庐江郡的腹心,军事重镇,正发生着一场惨烈地攻防战。

从长沙长途跋涉而来的孙家兵马正对居巢展开猛攻,郡兵野战不利,即退入城中死守。孙坚、孙策父子皆是当世虎将,父子俩现在一个是破虏将军,一个是讨逆校尉;在两人的以身作则下,长沙兵异常勇猛,居巢守军迟迟等不到援军,都快绝望了。

由于守军的顽强,孙坚不免心浮气躁,虽然陈温只能控制九江一郡,但名义上是扬州

刺史;居巢不下,等陈温派出援兵,那些骑墙的世族一旦动摇,孙家还能踏足扬州吗为了到江东发展,他把长沙给了刘表,孤注一掷,败了便没有回头路。荆州的世家实在太多了,孙家的出身注定不被世家接纳,只能到江东碰运气。不错,江东的世家也很多,至少比荆州少一些,且袁术愿意提供帮助,算是孙坚为路中悍鬼鞍前马后这么多年的报酬。

所以,当新拜的军师鲁肃提出立足江东时,孙坚没有多少犹豫就做了决定。

这天孙坚和鲁肃在帅帐议事,已经十六岁、时时刻刻散发着锐气的孙策闯进来,脸上烟熏火燎,左脸有一片干涸的血迹,肩膀上还插着一枝箭。跟着进来的是一名身穿轻甲的俊美少年,与孙策年龄相仿,似星辰闪耀的双眸蕴含着天启的智慧,永远是那么从容不迫,走在哪里如闲庭信步一般。这便是和孙策孙伯符幼年相交的周瑜周公瑾,因为少年老成,开始了建功立业之路,原本二人都未加冠,没有表字,周瑜在离家之前由长辈赐字,孙策则在从长沙来扬州的途中,老爹孙坚查了半天说文解字,才郑重其事地当着孙策几个兄弟的面给他赐字“伯符”。周瑜、孙策一文一武,年少轻狂,风流倜傥,军中呼为周郎、孙郎,孙策更因为经常身先士卒被尊称“江东小霸王”,与孙坚的“江东猛虎”有一拼。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在孙坚、孙策父子身上提现得淋漓尽致。

三国时代的开国君主,后代都有一套。如曹操接连失去长子曹昂和最疼爱的小儿子曹冲,但还有资质不错的曹丕;孙坚之后,孙策开创江东六郡的基业,威震江淮,可惜英年早逝,但继任的弟弟孙权坐断东南,不能开拓,却能守成,用人之明,世间罕有;刘备一生颠沛流离,老来得子,白帝托孤后,是十二年辉煌可怕的诸葛亮时代,直到星落五丈原,刘禅恢复自主,稳稳当当总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你能说他傻

孙坚最爱大儿子,太像年轻时的自己了,一看孙策进来拉着脸,知道进攻不顺利,指着他对鲁肃说:“子敬,吾儿如何”

“守成不可,决机两阵之前,独步江东,争霸天下,可也。”鲁肃笑着捧哏。

孙策脸色有些不自然,赌咒发誓今明两天一定拿下居巢城,不给陈温派遣援兵的机会。孙坚笑而不语,让二人坐下,先问了周瑜:“公瑾,说说你的想法。”

“诺。”美周郎坐有坐姿,自然而优雅,不像孙策坐得跟劲松一样,“居巢坚固,非一日可下,郡兵之所以死战,不过寄希望于陈元悌的救兵。陈元悌老迈无用,早已没了早年的雄心壮志,且不知兵;既然居巢易守难攻,不如佯攻以待,陈元悌只要派出救兵,中途截杀,则居巢人心涣散,不战可下。”

孙坚和鲁肃相视而笑,显然刚才就在讨论此事,鲁肃抖了抖宽大的袍袖,感叹道:“庐江周郎如此年少,胜世间庸庸碌碌者多矣,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周瑜并不自傲,谦虚道:“庐江乃瑜之梓里,瑜自然想着快些恢复和平,使家乡父老安居乐业。”

孙策道:“若陈温那厮不派救兵呢”

鲁肃看向周瑜:“周郎可为孙郎解惑乎”

虽然小霸王也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受限于本身的性格,有时候更愿相信拳头上的道理。周瑜咳嗽一声,斟酌一下措辞,别让好友难堪:“伯符有所不知,陈温龟缩寿春,政令不出九江,江东广大,多有觊觎扬州刺史之位者。陈温身为名义上的扬州之主,坐视我军围困居巢不救,就会落人口实,一旦有人借机攻打,四面皆敌,毫无胜算。当然,如果扬州刺史不是陈温,换个精明

强干的人,自然不惧,陈温不同,他老了,也没有掌控江东的才干,为了他自己,居巢必须得救。”

孙策撇嘴道:“真是一只老狐狸,不关乎自己的利益就袖手旁观,危害到自己了才施以援手。”

沉默良久,孙坚发出一声轻叹,低沉道:“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孙家不也是为了立足江东才来的吗帝星不明,四方扰攘,我孙家未来的命运究竟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