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信不过我做事情?”周得同问道
“不是啊……我是说……”
“好了好了,就你那个女儿,你是捧在手里当宝贝的,好好,我晓得,妹妹是蛮不错的,长得漂亮脾气好还是正经大学生,要找个良配不容易,你看上王先生倒也正常……”周得同苦笑“我要是有女儿,我也想让他当女婿。”
“但是赵老板啊,你也得想想清爽……王先生是人杰,直接跑过去说要招他当女婿他能同意?少不得回你一句‘日寇未灭何以家为?’,你还得附和他‘说得好,说得好’。门就这么被关死了。说起来你也是老生意老门槛了,怎么这点道理都想不通?”
“哎……”赵百安坐下来,摸出三炮台的烟卷,自己点上一根“我就不和你客气,要抽自己拿。”随手把烟扔到桌子上,又一把抢过老头子手里的纸媒,点燃香烟后才还过去……
“周镇长,那照你说?”
“哎,你不开窍啊”周得同气得跺脚,“你做生意时候浑身上下都是消息机关,脚底板上踢一下,头上毛都能竖起来,怎么现在就这么笨呢!”
“他王静斋已经答应去你家给你上课了?对吧。你喜欢听,但是年纪大了,听不大懂他这满嘴的新名词!对吧!王先生又忙,不可能天天给你一个人上课。怎么办?你女儿不是正好在家里么?让她一起上课啊,她听懂了再教给你不就好了?”
“然后呢?”赵百安还有点不懂。
“你,你!”周得同胡子都翘起来了,白铜水烟袋把桌子砸得砰砰作响“你女儿长得标致,王先生卖相也等样,年纪上也正好般配,老师给学生上课,学生听不懂少不得要问东问西,一来二去,两人不就熟悉了嘛?只要他们能相互搭上话,剩下的事情就看缘分了……”
“可……”
“可什么可?照你的意思,是我拉下这张老脸代替你上门提亲?不是不行,但效果怎么样,你自己最好想想清爽。要不要我再给你找几个媒婆过来,西边的杨玉翠杨媒婆,一张嘴能把死得说成活得,你怎么不去找他?”
赵百安被说得一言不发。
“我和你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爹爹的想给女儿找个好伴是正常的,但是你也不能管太多。这个就是看缘分的……缘分到了,拦都拦不住;缘分不到,你推也没用。现在啊,给他们制造点机会倒是真的。”
赵百安想了想,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你说得是,哎,都是这仗打的……”
“嘿嘿,这和打仗没关系,要是不打仗,王静斋这样的人物能跑到咱们的乡下来?英大马路上的写字间坐着,当买办当大班啊……能被你这么一点小钞票就请到家里去当教书先生?你困扁头……”
赵百安告辞而去。
周得同看着对方的背影,脸上泛出莫名其妙的笑意来“蛮好,蛮好,我还再想怎么留住这个人才呢,真是瞌睡落下个个枕头,老赵的女儿一朵花,和王先生还真良配,有了家室,他总能安心留在六场了吧……有他在,这个摊子就能继续撑下去……”
那日王静斋离开周宅后才觉得人舒服些,但他思来想去,怎么也搞不清刚才为啥忽然警觉起来。
周得同是老狐狸不假,但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发现老家伙其实挺好说话,做人也算正派上路。
“大概是好久不打仗了?哎,还得和上级打个报告,把我调到前线去吧……”他挠挠头,自言自语到。
……
之后的日子,王静斋信守诺言,隔三差五去赵家讲课,每次回来倒都是心情不错,祝为民问他他也不说。
……
航船在夜色里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在河道里前行,没有风浪,船行平稳,大家都抓紧时间休息以应对接下来的一仗。
不知道过了多久,祝为民被摇醒,他揉揉眼睛和王静斋分头把其他队员叫醒。
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情。
“安静,现在开个战前会议!”王静斋压低声音道。
“这次战斗很特别……主要作战目标是拿回一点东西和救出一个人来。”他继续道。
“东西是两个大皮箱,棕黄色的,搬动是切记小心,里面装的是各种电子元器件,电子管很脆的,震动大点就会出故障。至于人,具体不能说,但是好人,是抗日的。我们只管把人和东西找到带出来,一会儿会有人来把人接走。”
“这次的敌人是伪十二师52团二营三连……人数大概在30不到,他们占据了一间浮桥的花衣厂,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众人兴奋的压低嗓子吼道。
这些日子的刻苦训练让大家逐渐成为一个个一优秀的战士。
虽然在临敌经验上还有欠缺,但基础扎实,王静斋通过各种渠道搞来不少子弹,使劲的喂,眼下这支部队的射击成绩和队列操练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不是说是精锐,但至少收拾处于战斗力底层的伪军,真是毫不费力。
冯有福抱着机枪在发牢骚:“今朝么,估计有不能开荤了……这群赤佬,机枪加起来那真是杀鸡用牛刀了……哎……什么时候能痛痛快快打一仗啊!机关枪拿过来都没开过洋荤!”
他的唠叨引来众人轻声嘲笑,但没人当回事……
华衣厂其实是个轧棉作坊,田里采来的棉花运到这儿后被经过简单的清理,去掉混杂其间的枯枝败叶,然后用轧棉机把棉籽轧掉,然后再讲棉花打包后就可以对外销售了。
棉花属于体积大分量轻的泡货,所以花衣厂占地面积也都同样巨大,反正乡下土地不值钱,篱笆一圈,盖上几间瓦房,就成了。
缺点是地方大,进攻起来麻烦。
优点也有,结构大同小异,晚上摸着黑打起来不用担心找不到门。
实际上,这优点都不能算是优点……
这个三连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是张金昆后来招募的一群二流子,他作为二营长手下最能打的是一连,那是他当土匪时跟着的弟兄,军容军纪极差,可是打枪准,单兵技术动作也有一手。
之后的二连,三连那就……哎,总之,先占个编制好往上面要军饷。
至于战斗力么,反正肩膀上扛个烧火棍,百姓远远的看到就绕开。
抗日队伍倒是经常打他们的主意,但二连,三连鬼得很,极少单独行动,很多时候都是拖在一连后面,这样拉拉杂杂也有好上百号人,一般队伍也确实不敢轻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