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第二个(2 / 2)

大骊皇帝 陈四奇迹 0 字 2021-05-25

“正确,也是最关键的一个。”</p>

“那我可要好好想一想,这样做,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p>

李铮起身,细细打量着董平。</p>

还是那一身布衣,还是那一方头巾,还是一如既往地儒雅。</p>

可他的那颗心,一定不会似他外表这样的平静。</p>

“据我所知,安阳邑本为四董末流,是你做了城主后,实力才蒸蒸日上,我不相信,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会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励精图治上。</p>

我说过了,我是龙山的过客,只需要两年,就会天下大乱,那时候我一定会离开,所以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让龙山各方势力维持平衡,让董宪不得妄动,让你再全力发展两年。</p>

敌弱我涨,或许在我离开之时,你的实力就会超过董宪,当然,你若助我争霸天下,我就助你成为龙山王,你若不愿意,那在我离开后,你就去独自面对魏王!”</p>

董平敲打着长案,陷入思索。</p>

这一次,刘向没有插话,因为他也知道,董平需要时间来做决定。</p>

“我们三家承认了尚德君的领主地位,那也将意味着,尚德君是龙山真正的主人,就连董宪对尚德君,也要忌惮一番,更重要的,这也将意味着我们三家,明面上要与董宪为难,为什么听来听去,好处都是尚德君的?”</p>

董平一向谨慎。</p>

他没有了解透彻,是不会轻易下决定。</p>

李铮笑着摇了摇头。</p>

“第一,你不想与董宪为难,可龙池之水,已经将你们带入这种局面。</p>

第二,你们的平衡,对你们三家有利,对我的好处,也谈不上多大。</p>

第三,我想要的好处,才要说呢,就是恢复龙山当年的王畿之地,方圆三百里内的土地,尽数归我。”</p>

当年魏王划分的势力范围,并没有明确划分王畿之地。</p>

除了这座城池,没有多少土地,是真正意义上属于魏国的。</p>

这也将意味着,李铮连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也都没有。</p>

董平又一次沉默。</p>

“安阳邑在三百里外,河阴城在两百里外,三川城也在三百里外,唯有一个董宪,这些年来,早就将手伸到了王畿之中,你们承认了王畿之地,也是变相对董宪的削弱,至于方圆三百里内的氏族,我自会让他们归顺于我。”</p>

李铮仔细算过了。</p>

这对三家来说,并没有多少坏处。</p>

要说唯一的坏处,那就是李铮变强了。</p>

“我相信,龙山留不下尚德君,尚德君志在天下,我只是担心,尚德君走后,魏王卷土重来,到时候谁能抵抗魏王呢?”</p>

这一点,对董平很重要。</p>

对李铮,也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他是否能说服对方。</p>

“我出走魏国,是因为魏国强盛,妖后拉拢魏国,也是因为魏国强盛,倘若我做了皇帝,强盛的魏国,会不会成为我的敌人呢?</p>

对于权力的意义,难道城主还不明白吗,权利的顶峰就只能有一人,任何威胁到地位的,都不应该存在,龙山给魏王,魏王如虎生翼,龙山自立一国,魏王如鲠在喉,你说我会选择哪一个?”</p>

魏王有魏王的谋划,李铮有李铮的谋划。</p>

并不是说,魏王和李铮站在一起,他们就会心贴心。</p>

真正的权力斗争,哪有什么心贴心。</p>

李铮到这里,走了几步,又忽然转过身来。</p>

“不管你愿不愿意,你们当中,终究有一人会成为龙山王,至于谁最后得到龙陵图,谁成为真正的豢龙氏,我并不关心,因为三皇五帝之时,豢龙氏也只是为帝君饲龙!”</p>

霸道之处,董平也不由得侧目。</p>

回去的路上。</p>

李铮和李信两人并肩而行。</p>

董平想要的是龙山,成为豢龙氏,而李铮想成为皇帝。</p>

从根源上,他们就没有矛盾,也不可能有矛盾。</p>

所以,他答应了李铮的条件。</p>

“你将这消息,明日就传到河阴城去,顺道也将王畿之事,告诉董四海,河阴城离龙山最近,看起来对董四海的影响最大,可实际上,河阴城对其统辖氏族的控制力不强,王畿之地,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他们一旦知道董平答应,也一定会答应的。”</p>

李铮向李信交代道。</p>

“是公子,我已让人去了三川城,很快就有消息,我不明白的是,公子将来对这王畿之地,有何样的用途?”</p>

“三百里王畿中,并无多少城池和氏族,这也是董平愿意让出的缘故,可这三百里的土地,是真实存在的,有了这些土地,我们就可以从大骊,从大魏吸纳氏族过来,封赐给他们土地,让他们为我们作战,解决兵源。</p>

到了如今,龙山军尚且不足一千,龙骧骑才四百之余,我们总共连一千五百军马都没有,如何能让四董震慑。</p>

诸葛玄告诉我,有五百诸葛子弟,正从瓜州赶来,将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也都需要土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拉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人才是一切的根本。”</p>

镇龙门的一千两百万两是不少,能购买不少装备,但若是没有士卒,一切就都是空想。</p>

更重要的,因土地吸引来的氏族们,会继续耕种,继续有新的产出。</p>

“公子真是高明之举!”</p>

李信深以为然。</p>

话说间,两人走到一间酒肆门前。</p>

“李信,你说我们有多久不曾畅饮?”</p>

“从去年起,就不曾有。”</p>

“既然撞上,何不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