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追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p>
“我向东去到过营州,见那里的人民像这里的一样。我问营州以东的情况,他们说也像营州一样。我朝西行走到豳州,见那里的人民像这里的一样。我问豳州以西的情况,他们说也像豳州一样。</p>
我以此知道四海之外、西方蛮荒、四方大地极边都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事物大小互相包含,没有穷尽和极限。包含万物的天地。如同包含天地的宇宙一样;包含万物因此不穷不尽,包含天地因此无极无限。”</p>
天乙似乎明白了,“那老师又怎么知道天地之外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东西存在呢?”</p>
子棘从陶罐里倒了两碗茶,双手递给天乙一碗,自己喝了一口茶慢慢的说。</p>
“这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但天地也是事物,事物总有不足,所以从前女娲氏烧炼五色石来修补天地的残缺;斩断大龟之足来支撑四极。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帝,一怒之下,撞着不周山,折断了支撑天空的大柱,折断了维系大地的绳子;结果天穹倾斜向西北方,日月星辰在那里就位;大地向东南方下沉,百川积水向那里汇集。”</p>
天乙又问,“庆辅将军是共工之后,一个人怎么能够撞倒一座山呢,也许是人们虚构的更多一点吧。老师那事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p>
子棘捋了捋白胡子,幽幽地说,“渤海以东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深沟,真是无底的深谷,它下面没有底,叫做‘归墟’。八方、九天的水流,天际银河的巨流,无不灌注于此,但它的水位永远不增不减。</p>
大海深沟上有五座大山:一叫岱舆,二叫员峤,三叫方壶,四叫瀛洲,五叫蓬莱。每座山上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p>
山与山之间,相距七万里,彼此相邻分立。山上的楼台亭观都是金玉建造,飞鸟走兽一色纯净白毛。珠玉之树遍地丛生,奇花异果味道香醇,吃了可长生不老。</p>
山上居住的都是仙圣一类的人,一早一晚,飞来飞去,相互交往,不可胜数。但五座山的根却不同海底相连,经常随着潮水波涛上下颠簸,来回漂流,不得片刻安静。仙圣们为之苦恼,向天帝诉说。</p>
天帝唯恐这五座山流向西极,使仙圣们失去居住之所,便命令北方之神禺疆,派十五只巨大的海龟抬起头来,把大山顶在上面。分三批轮班,六万年轮换一次。这样,五座大山才得以耸立不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提起脚板不用几步就来到五座山前,投下钓勾,一钓就兼得六只海龟,一并负在肩上,快步走回自己的国家,烧灼它们的甲骨来占卜凶吉。</p>
于是岱舆和员峤这两座山便漂流到北极,沉没在大海里,仙圣们流离迁徙的不计其数。天帝大为震怒。便逐渐减削‘龙伯之国’的版图,使之狭窄,逐渐缩短龙伯国民的身材,使之矮小。到了伏羲、神农的时代,那个国家的人身还有数十丈高。”</p>
天乙不禁听得出了神,身不能至,心向往之。</p>
“老师,我们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黄帝伏羲这些圣人也没见到他们能够长生不老啊。”</p>
“这个老朽就不知道了,如果可以长生不老,老朽当然希望长生了。从中国向东四十万里有一个僬侥国。那儿的人民身长一尺五寸。东北极地有一种人名叫诤人,身长九寸。</p>
荆州以南有一种叫冥灵的大树,以五百岁为春季,五百岁为秋季。上古时候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季,八千岁为秋季。</p>
朽木粪土之上长的野菌灵芝,早晨出生,黄昏死亡。春夏季节有小虫叫蠛蠓和蚊蚋,每逢下雨而生,一见太阳就死。</p>
终北国的北方有个溟海,叫做天池,其中有鱼,它体宽几千里,体长与之相称,名叫鲲。那里又有一种鸟,名叫鹏,翅膀张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彩,它的身体也与之相称。世间的人们难道知道这种东西吗?大禹巡游时看到它,伯益知道了,就给它取个名字,夷坚听说了,就将它记载下来。”</p>
天乙听完之后简直有点目瞪口呆,“您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世上真的有那么的鱼吗?”</p>
子棘捋了捋长胡子说,“大王,我可不敢欺君。老朽也没有亲眼所见,这些故事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是一定都有他的道理。”</p>
天乙听完之后思忖良久,“今天听了老师一番教诲,简直是醍醐灌顶。不过老师说的很多东西太过玄幻了,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学生以后应该经常老找老师请教。”</p>
“大王能够来看老臣,老臣已经荣幸之至了。老臣都是书中看到的,胡言乱语,大王不必当真。听说伊挚先生那才是治理天下的大才,大王一定要好好重用才是。”子棘站起身来送天乙。</p>
天乙辞别了子棘老师,在回去的路上,心中想着子棘老师说的这些虽然不能直接用来治国,却令人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世间的道理,这些道理也许伊挚先生也不一定都知道。</p>
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商国只有有了更多的贤人,商国才能更加强大。</p>
--子氏天乙说--</p>
此处参考《列子.汤问》,其实庄子的逍遥游很多是用了列子汤问的内容。</p>